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5
2/5
3/5
4/5
5/5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弱势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开题报告 《弱势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与影响 因素研究》实验方案 前进小学李迪迪 一、问题的提出 2002年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指导纲要》中指出,心 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 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 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 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 能力。”这个目标明确地指出了心理健康教育应从发展性和补救性两 个方面入手。但现状是,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更多的人只片面 强调补救性心理健康教育,把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克服心理障碍当成 了主要目标,而忽视了对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 学生心理和身体一样,有健康的一面,也有不健康的一面,出现一些心 理问题是正常的现象。但过去班主任或老师发现学生有了心理问题,不 是送到心理咨询室就是亲自进行心理辅导,总是把学生看作被动的,做些 事后的补救工作。其实,心理辅导是一个从助人到自助的过程,要调动学 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 以积极的态度,逐渐学会自己治疗自己。高中班主任、老师的职责 更多的应该是激发学生自助的动机,看到自己心理中的积极 方面和健康的功能,有信心战胜不健康的因素,恢复心理健康;应根 据学生心理问题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调动他们心理的 积极因素,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在当今这样一个信息时代,人人 身处网络环境之下,老师、学生也不例外,这是不争的事实。因此, 不回避这样一个大环境,而是充分利用学生对网络平台的兴趣与熟悉, 学校老师积极引导,充分发挥网络环境在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积 极面,规避其消极面,便成为我们提出这一课题的初衷。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积极心理品质的研究得益于积极心理学(positivepsychology)的 兴起。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西方心理学界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创始人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马丁·塞里格曼(Martin E.P.Seligman)和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MihalyCsikzentmihalyi)。 “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普通人的活力与美德的科学。”积极心理 学主张研究人类的积极品质,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 量,促进个人和 社会的发展,使人类走向幸福。积极心理学正式为世人熟悉的标 志是2000年1月塞里格曼和契克森米哈在《美国心理学家》(第 55卷第1期)上共同发表了《积极心理学导论》一文。 目前全国乃至全世界正在对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和形成进行实验 性和探索性研究。我国积极心理学研究在2001-2005年间发表的论 文增长平缓,从2006年开始论文数量出现了快速增长。在我国把积极 心理学应用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创始人是孟万金教授,他于2002年 提出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理念,并于2006开始在全国开展实验性 研究,积极心理品质也是他们课题研究的核心。但总的来说,国内目 前对高中生积极品质研究的较少,而且因为国内刚刚兴起研究积极心 理学的热潮,很多理论和实践都有待进行科学的验证。而积极心理品 质的形成和培养对青少年成长及其今后的人生非常重要,因此本课题 旨在今天,如何有效利用各方的力量,培养高中生的积极的心理品质, 使其一生受益。 三、研究意义价值 1.选题意义 针对现今环境下,在学校教育中,教育教学对象出现了不同程度 的心理退化和异化的现实,结合学校的教育理念,旨在培养 学生良好的人格,使生命个体富有活力。创建一套全方位、开放 式,具有可操作性的教育模式,营造培养积极心理的环境,从而构建 学校心理教育体系。 2.研究价值 (1)实践价值:通过构建心理教育情景,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形成学校“和谐”“生态”育人环境,实现学校心理教育转型,使学 生形成积极心理并梯次发展。 (2)理论价值:构建学生积极心理的评估体系和生成机制,寻求 现代网络技术与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和点,进一步完善现代心理教 育的理论体系。 四、课题核心概念界定 积极心理品质:积极心理品质是多维度的,是包含个体思想、情 感和行为等各方面的一系列积极品质的集合。作为当代高中生,心理 品质应该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具体言之,要具备“四心四力”即自信 心、公益心、责任心、进取心和意志力、审美力、亲和力、创造力。 五、理论依据 1.为了保证课题研究的科学性、灵活性,我们以普通心理学理论、 教育心理学理论以及积极心理学理论为课题研究的总体理论依据; 2、政策依据 在2002年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指导纲要》中指出, 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 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 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