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5
2/5
3/5
4/5
5/5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业务的风险问题研究(山西财经大学法学院研究生三年级)【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各类经济主体得到不断发展,中小企业的存在和发展也显得日益重要。中小企业作为基本经济主体,在促进经济增长、缓解就业压力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中小企业目前普遍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这个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发展,这种困境也日益引起社会关注。【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文体研究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业概述我国的信用担保业务可以追述到1995年。到了1998年,全国不少省市相继建立了专业的担保公司,但是仍处于初级阶段,普遍规模不大、效果不明显,且运作方式大多采用了行政手段而非市场化运作。1999年,国家经贸委制定实施了《关于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的指导意见》,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担保体系框架、基本内容、模式机制、资金来源、监督管理等内容。担保业务正式步入正轨。2010年3月,银监会等七部委发布《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将担保公司定义为特殊的金融机构,对其经营模式、监管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明确的界定.担保公司在我国信用体系建设中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对小企业的信用起到增信作用,拓宽了企业融资渠道,缓解了融资难问题;另一方面,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银行类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二、融资担保业务基础理论1、交易成本理论企业的发展存在其一定的寿命周期。大多数中小企业的企业寿命相对较短、资产规模小、经营的不确定性达、抵押物不足或存在一定缺陷,同时经营透明度往往不高,同时缺乏严格的审计制度。这些因素在客观上形成了中小企业的信息传递不充分和对外显示能力较差的情况,使得银行业金融机构难以通过以上信息准确的掌握企业的经营和资产的真实情况,使得金融机构信息收集费用增大,在合同签订后也较难实施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为了降低交易成本,融资性担保公司产生,并作为银行和中小企业的链接纽带,通过信用增强功能和风险分担功能,使得银行和中小企业的金融交易的信息收集费用降低,并降低银行的监管成本。2、信息不对称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认为:市场中有关商品的各种信息,往往卖方比买方掌握得更可靠和更全面。在金融交易中,在信息不对称的背景下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会降低金融市场的效率.这在银行与中小企业的金融交易中频繁出现,这也是导致中小企业贷款难的根本原因。解决借贷关系中的“逆向选择"的办法是增强信号显示,而解决“道德风险"的办法是加强监督。融资性担保公司作为金融交易的中介,可以有效地降低交易成本。当融资性担保公司为参与到多笔中小企业借贷当中时,融资性担保公司在金融交易的信息生产和监督成本两个方面均发挥出规模效应,从而促成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的金融交易.3、风险管控与参与成本理论融资性担保公司在银行与中小企业的金融交易中所担当的职能,可以用参与成本这一概念来进行解释。虽然交易成本与信息成本可能已经大为下降,但是,花在参与风险管控和决策上的时间以及银行从业人员从事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必须承担的学习成本,则是银行在与中小企业金融交易时,产生的不可避免的固定成本.利用融资性担保公司的专业优势,由其进行风险交易和管控,从而可以大大减少银行的参与成本。三、风险成因分析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业务产生风险的因素存在于以下几个主体:1、中小企业中小企业之所以融资难,其原因就在于:资产规模小、经?I状况不稳定、会计做账不健全,以及管理者水平参差不齐,缺乏科学决策机制与战略眼光等.因此,即使有担保公司对其融资进行担保,但仍会存在各种风险而威胁担保公司及银行债权.2、融资性担保公司当融资性担保公司采用激进的风险管控策略时,整个融资担保链的风险水平会因为担保公司的信用增强功能产生的连锁反应而迅速上升,反而成为整个融资担保链的风险“制造者”.究其原因:一是公司的规章制度建设不完善,缺乏与业务流程紧密契合的内控体系,存在操作风险与道德风险的隐患;二是监督和激励机制不健全,片面强调业绩而忽视风险,错误的激励导向引发经营风险和道德风险;三是过于依赖技术分析产生的技术性风险,尤其是对信用风险数学模型的误用和过度依赖;四是缺乏分散风险的机制和意识,特别是分保、再担保的意识薄弱。3、银行业金融机构目前在国内,有效风险分担的合作机制并未在银行与融资性担保公司之间达成共识。一方面,融资性担保公司成为银行转嫁风险的对象,担保的介入使得贷款业务更容易通过银行信贷评审和满足银行监管的要求.融资性担保公司为获得或扩大与银行业务合作的机会,对某些不符合担保条件的中小企业也会按照银行的要求提供担保服务。另一方面,在对贷款项目的共同监管上,银行片面强调担保公司应尽的义务,而在资金用途、现金流监管方面缺乏实质性的配合。这种风险承担的不对称性增加了担保公司的风险,这也是“道德风险”在银行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