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5
2/5
3/5
4/5
5/5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湖北经济学院项投Q1142刘玲 摘要:目前,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表现出良好的发 展趋势,但仍旧存在一些问题。另外,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与发达 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及地区相比有很大差距。因此,我国各行业需 要思考并采取一些对策来进一步提高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关键词:企业自主创新问题对策 一、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现状 科技创新,企业是基础,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严重不足。我国 发明专利授权中3/4为外国人所拥有;申请专利数量最多的10家电子 信息企业,5年申请之和仅相当于美国IBM公司1年申请的专利数量。 由于缺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我国不少行业存在产业技术 空心化的危险。我国虽然是DVD激光视盘机生产大国,但因不掌握核 心技术,每出口一台价格40美元的DVD视盘机,就要向外国公司交 纳专利使用费20美元。我国已成为PC机生产和消费大国,但CPU芯 片和操作系统这两大核心技术却掌握在Intel和微软手中。在医药生物 技术领域,几乎所有药物的专利均为发达国家拥有,他们赚取了高额 利润,而中国的生产厂商利润极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已成为 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二、我国企业自主创新存在的问题 1.企业体制约束,动力不足 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创新无可替代,只 有各个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得以提升,才能使国家整体的自主创新能 力加强。多年来,一些企业未能处理好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创新的 关系,对引进技术和吸收创新能力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以致出现无 休止的“引进,引进,再引进”的模式,有的甚至陷入“引进,落伍, 再引进,更落伍”的恶性循环。鼓励科技自主创新的经济政策体系有 待完善。技术政策是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 使企业的创新行为无所适从。 2.企业缺乏创新的社会环境 首先,我国缺少一部有关创新体系和企业自主创新的基本法,目 前的科技进步法已经不能适应自主创新活动对法律的要求。其次,市 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在市场运行规则、价格体系和调节机制、市场 准入和退出机制以及为企业创新提供服务的市场中介组织等方面,还 远没有形成。最后,国际经济中的产业壁垒和技术封锁仍然存在,发 达国家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继续寻求在竞争中的垄断地位,对关键技 术和核心技术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他们是绝不会出卖和转让的。加 之某些行业和技术领域因为存在严重的垄断而导致竞争不足等创新环 境的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企业自主创新内在动力的最大问题。 3.研发投入不足 加大研发投入,加强技术开发力度,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 键。然而,正是在这一关键问题上,我国企业却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如政府财政科技拨款在同期财政支出中的比例,1992年为5.5%,而 到了2002年不增反降,为3.7%;全社会研发投入总量,我国只相当 于美国的4%,人均科研经费只相当于日本的1/12和韩国的1/8;研 发投入占GDP的比重,2004年我国为1.23%,而美国为2.9%,日本 为2.83%,韩国为2.79%。2005年中国企业500强最新数据显示, 平均每家企业的研发投入为2.47亿元,仅占平均销售收入的1.05%; 只有106家企业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超过2%。2005年中国 制造业企业500强企业的平均研发投入为1.9亿元,只占相关企业销 售投入的1.88%。可见,即使是中国500强企业,其研发投入尚未达 到维持企业生存的水平。而事实上,在我国的大企业中,仍有30%的 企业未建立自己的研发机构,对于引进技术,我国企业的“内生技术能 力”还不强。 4.企业家素质总体不高 企业技术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增强企业基于市场的竞争能力,衡 量技术创新成功与否关键看其是否给企业带来利润。国内外技术创新 体,客户是导向,市场是机制,政府是环境,院校是支撑,而在整个 创新过程中,企业家是灵魂。纵观国内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比较好的创 新型企业,都有一批创新新意识强烈的企业家。但就目前国内企业家 队伍的总体状况而言,我们不得不承认,我国的企业家队伍特别是民 营企业家队伍,多数是从销售人员转化而来,他们的创新意识比较薄 弱,风险意 识不强,只重视跟踪模仿,不重视自主创新。企业的自主创新说 到底要有人带领,在人的因素里,不得不说企业家处于最重要的甚至 是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地位。企业家队伍素质不高,不能不在相当大的 程度上影响我国自主创新的能力和水平。 三、培育和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议和对策 1.把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置于国家战略的高度来认识 对于科技创新,长期以来,我们习惯更多地关注科研机构和大学, 但近百年世界产业发展的历史表明,真正起作用的技术几乎都来自企 业。比如,通讯领域的贝尔实验室,汽车领域中的福特公司,飞机领 域的波音和空客,化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