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5
2/5
3/5
4/5
5/5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一:如何避免縫合線(上) 縫合線 縫合線(KnitLine)也稱作熔接線(WeldLine)、熔接痕、結合線,是指兩股塑料熔膠流動波前(Melt Front)交會所形成的表面流痕。 縫合線的困擾 縫合線在微觀上為一帶結構缺陷的區域。下圖為縫合線區域的微觀結構示意圖。 由於以下因素使縫合線區域產生外觀缺陷(VisualImperfection)及強度弱點(WeakSpot): ●产生熔接的兩股料流性質(如溫度)有所差異,造成熔接介面結合強度減弱。對於透明和半透明塑 料製品形成的熔接痕特別明顯,影響外觀。熔接料流溫度越低,縫合線越明顯,強度也越弱。 ●由於發生熔接的料流分子鏈相互穿透糾纏情形較小。由於塑料波前噴泉流動(FountainFlow)的特 性,在波前位置的塑料分子鏈與波前平行,造成熔接時分子鏈互相平行,穿透與糾纏程度降低造成 強度減弱。對於添加玻纖補強的塑料此效應特別明顯。下圖顯示一個塑件的短纖配向(ShortFiber Orientation)的模擬情形,由圖可看出在縫合線區域玻纖分布幾為平行。表1列出不同塑料加入玻纖 後在縫合線區域拉伸強度(TensileStrength)減弱情形。對於大部分塑料而言,在熔接區域強度降低約 20%左右;添加玻纖塑料則降60-70%以上,隨加入玻纖含量及長徑比(AspectRatio)的提高,熔接強度 減弱的情形越見明顯。 塑料添加玻纖拉伸強度保留值 PP086% 20%47% 30%34% SAN080% 30%40% PC099% 10%86% 30%64% PSU0100% 30%62% PPS083% 10%38% 40%20% Nylon66083-100% 10%87-93% 30%56-64% 註:拉伸強度保留值(TensileStrengthRetention)=(具縫合線之拉伸強度/ 不具縫合線之拉伸強度)x100% ●產生熔接區域由於波前交會形狀會產生V型缺口(V-Notch),此種近似裂紋(Crack-like)結構容易產 生應力集中(StressConcentration),使此部份力學性質與強度較差,同時也是裂紋潛伏區。此一問題 在需承受動態負載(DynamicLoading)的結構件尤其明顯。由實驗發現,靠近模壁區域要較中間區域 分子鏈擴散的程度較小,因此強度較差。此區域大小隨塑料種類與成形條件而異。以PS而言,此 強度較弱區域約為0.2~0.3mm。 ●熔接區域容易夾帶雜質,生成針孔(Microvoids),造成強度減弱。 ●若熔接發生在充填結束或末期,由於塑料溫度降低,分子鏈運動性(Mobility)降低,擴散(Diffusion) 不足,將使熔接強度(WeldingStrength)更差。對於熱固性塑件由於塑料料流在匯合時已接近交聯 (Cross-linking)後段,造成熔接不良,縫合線區域局部強度下降情形更明顯。 ●由於縫合線區域阻礙保壓流動,使縫合線區域保壓效果較差,可能發生凹痕(SinkMark)問題。 縫合線的成因 噴流造成的縫合線 通常若澆口尺寸過小,塑料在充填寬度和厚度較大的模穴時,若成型條件控制不良則易發生噴流 (Jetting),如下圖所示。由噴流產生的塑料並不循序自進澆口逐漸填模,而是以蛇形流的方式噴射到 模穴中,然後塑料自澆口對面側逐漸堆積。塑料蛇形流堆積時相互壓縮造成所謂的手風琴效應 (AccordionEffect),最後在蛇形流彎角堆疊區域形成流痕,是為由噴流所造成的縫合線。 熱縫合線 塑料在流動過程料流遇到障礙物(Obstruction)(如嵌件、型芯等)而分流,分流的料流繞過障礙物後又 重新匯合,在匯合區域所形成的縫合線。由於兩股料流來自相同料流遭障礙物分流而成,性質及溫 度差異不大,同時在熔接後料流仍然繼續流動,因此稱為熱縫合線(HotWeldLine;StreamingWeld)或 交融線(Meldline)。 冷縫合線 冷縫合線(ColdWeldLine;ButtWeld)的產生多半由於多點進澆(MultipleGating)而造成,如下圖所示。 塑料在流動過程中受模具冷卻效應溫度逐漸下降,因此發生冷縫合的時機往往接近充填結束,塑料 溫度也較冷,因此稱作冷縫合線。冷縫合線可視作兩股料流頭對頭(Head-to-Head)相互衝擊而形成的 縫合線,熔接角度接近0o。,同時在熔接產生後塑料往往立即停止流動,因此冷縫合線是熔接強度 最差,外觀最明顯的一類縫合線。 由肉厚變化造成 塑料在肉厚具變化的模具中充填時,由於流動阻力的差異,造成領先-落後流動(Lead-LagFlow)或流 動軌道效應(R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