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国储能产业发展现状 2017年,发改委《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 储能是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高占比能源系统、“互联网+”智慧能源的 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支撑技术。2022年1月由发改委联合国家能源局发布 的《“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指出,新型储能是构建新型电力 系统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也是 催生国内能源新业态、抢占国际战略新高地的重要领域。 定义:储能是指通过介质或设备把能量存储起来,在需要时再释放的过 程。储能作为一种优质的灵活性资源,能够为电网运行提供调峰、调频、备用、 黑启动、需求响应支撑等多种服务,是提升传统电力系统灵活性、经济性和安全 性的重要手段。能够显著提高风、光等可再生能源的消纳水平,支撑分布式电力 及微网。2022年,中国储能产业进入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在国家各种产业政 策推动下,储能行业大势已成。 储能方式根据能量存储形式的不同,广义储能技术主要分为热储能、电 储能、氢(氨)储能三大类,其中,电储能包括电化学储能、机械储能和电 磁储能。目前在电力系统的储能项目中,抽水蓄能仍是主要方式,但以电化 学储能为代表的多种新型储能方式正迅猛发展。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抽水蓄能具有技术成熟、储能容量大、系统效率高、运行寿命长、安全 性能高等优势,是当前商业化程度较高、应用范围较广的主流储能技术。从 国际市场来看,抽水储能占据绝对领先地位。但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受地形 因素限制较大,且建设周期较长,通常需要6-8年,未来随着电化学储能等 新型储能造价的下降,抽水蓄能在电力系统中的发展空间可能受限。 中国不同储能类型累计装机占比 数据来源:CNESA 据IRENA统计,截至2021年12月底,我国抽水蓄能累计装机容量已达 36.4GW,同比增长15.6%,已建和在建规模位列世界首位。美国和日本分别位 列第二和第三,累计装机容量约达21.9GW,德国、印度、韩国等国家也在抽水 蓄能领域有诸多实践,累计装机容量均达4.7GW以上。新型储能主要包括电化 学储能、热(冷)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和氢(氨)储能,不同新型储 能技术内在特性不尽相同,各有其优缺点和适用场景。 不同新型储能技术对比 数据来源:EESI,公开资料 不难看出,各类新型储能技术在应用上既有替代性又有互补性,这是推动新 型储能多元化发展的重要前提不。过也应注意到,现阶段中国主流储能形式仍是 抽水蓄能,原因是电化学等新型储能的度电成本较高,也是当前制约新型储能规 模化应用的关键瓶颈之一。电化学储能功率范围较广、能量密度高,相较其他新 型储能技术成熟度更高,因此适用场景更广泛。此外,相较抽水蓄能来说,电化 学储能安装更为便捷、不受区位限制,项目建设周期短(通常为3至6个月), 正成为储能产业发展新动力。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2022年底,全国电 力安委会19家企业成员单位总计报送500kW/500kWh以上的各类电化学储能 电站772座、总能量43.08GWh;其中累计投运电化学储能站472座、总能量 14.1GWh、同比增长127%;2022年,新增投运电化学储能电站194座、总 能量7.9GWh。 数据来源: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2022年中国电化学储能装机量同比翻番,2026年装机量有望占到全球1/5 以上。从国际比较来看,根据IEA的预测,到2026年,中国电化学储能总装机 量将跃居各国首位,占比22%,几乎与欧洲全境的总装机量持平,较美国高7 个百分点。 商业模式储能下游应用场景主要可分为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等,在 发电侧主要起到匹配电力生产和消纳、减轻电网压力等作用;在电网侧主要 用于减少或延缓电网设备投资、缓解电网阻塞,以及为电力系统提供调峰调 频等辅助服务;在用户侧则帮助用户实现削峰填谷或光伏自发自用等模式, 降低电费支出。 发电侧储能 发电侧储能是指在火电厂、风电场、光伏电站等发电上网关口内建设的 电储能设施或汇集站发电上网关口内建设的电储能设施。发电侧储能包括以 抽水蓄能为主的传统储能和以电化学储能为代表的新型储能。风电和光伏的 间歇性和波动性很大,为保证电力系统的整体平衡,往往造成部分地区“弃风弃 光”现象。电化学储能作为新能源的“稳定器”,能够平抑波动。目前,新能源 发电侧储能仍处于探索阶段,国家密集出台政策促进发电侧储能的发展。从全国 性政策看,2021年7月,发改委、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 指导意见》,提出“要大力推进电源侧储能项目建设,结合系统实际需求,布局 一批配置储能的系统友好型新能源电站项目,通过储能协同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