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浅析大学生如何面对就业心理问题篇一:大学生怎样面对就业心理问题论文浅析大学生如何面对就业心理问题摘要:据最新统计资料表明,就业问题是大学生最关心和最忧心的问题。大学生就业面临着巨大压力,由此引出的诸多心理问题应当引起我们注意。本文对大学生就业时所面临心理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不同的情况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关键词:就业心理因素大学生大学生作为一群高智商、高文化和高自我价值的群体,其理想与追求都有明确的目的性,因此,当他们面临着更多、更大的挑战与机遇时,所面临的心理压力与冲突也更大。大学生就业问题是社会一直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因为就业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第一步,是他们人生中的一次重要选择。目前,由于就业人数的增加、就业矛盾的突出、就业难度的加大,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更大,因此就导致了大学生出现了一些就业心理问题。一、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1盲目自信的心理。有的同学认为自己在择业中具备种种优势:学习成绩优秀,政治条件好,学校牌子亮,专业需求旺,求职门路广,因而盲目自信,择业胃口吊得很高,往往是“这山望着那山高”,去私企觉得待遇不高,去国企又觉得不自由等。到头来往往会由于对自己估计过高,对自己的不足和困难估计不足而在择业中受挫。2自卑畏怯的心理。有的同学大学几年顺利地走过来了,也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和优势,面对激烈的竞争,却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如别人,自卑心理使得自己缺乏竞争勇气,缺乏自信心,走进篇二: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及对策国际教育学院中新1105傅强2011070362点亮一盏心灯――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及对策打开搜索引擎google,在大约15000项“心理高压人群”查询结果中,有一半以上关于大学生:“大学生:新的心理高压人群”、“三成大学生郁闷”,“毕业生成高压人群”等,而在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中则以就业压力最为突出。一、近年来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形势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改革的深化、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我国人事用工制度以及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体制改革的深化,大学生毕业分配制度从“统包统分”过渡并转型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与此同时,机关、事业单位精简机构、压缩编制,国有企业减员增效,工作年限延长,使社会接受毕业生的力度大大减少,军队裁军和每年正常转业退伍军人的安置等,也给毕业生带来一定的竞争压力。自1999年起,我国连续扩大高等学校招生规模,大学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迎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高峰。官方数据称2011年大学毕业生数量达到660万余人,毕业生人数与岗位相比显然供大于求,待就业人数与社会有效需求短期内增幅有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同时,不同学科、不同专业取向、不同性别的就业趋势差异日益明显。这些新形势对面临就业的大学生来讲,既增加了难度,同时也增加了择业过程中的心理负担。而近些年我国出现的高等教育严重滞后、大学生缺乏实践能力等问题,则使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信心不足,心理负担加剧。二、大学生常见的就业心理问题分析(一)虚荣心理随着高校大范围的扩招,大学生作为“天之骄子”的光环退失殆尽,但其“高级知识分子”的自我认知却始终未改。“面子”比“票子”重要的观点不在少数。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充满优越感,自以为学识渊博,是一个“人才”,不肯从基层做起,到头来往往是“眼高手低”。虚荣心理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一大障碍。(二)功利心理择业功利心理,是指从择业的趋利避害出发,片面扩大自我利益的追求而缺乏对就业环境的客观评价。2007年,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北京大学公共政策分析所对全国近百所高校6000多名大学本科毕业生进行了“200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调查结果显示,77.3%的用人单位认为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和要求专业对口等个人功利取向方面。其中,在就业地区的选择方面,大学生“重东部、轻西部”、“重大城市,轻中小城市和农村”的想法仍没有得到明显改观。从调查答案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大学生求职择业时的功利心理。(三)怯懦心理在求职择业过程中,有的大学生因为就读的学校不是名牌、所学的专业不热门或自身的条件不够优秀等原因,自觉处处不如别人,低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缺乏推荐自己的勇气,不争取就业机会。过度的自卑会加重学生心理负担,在用人单位的招聘者面前畏首畏尾,过分紧张,不能适当地展示自己的才能,往往因此错失就业机会。(四)承受力差2012年,华师武汉传媒学院校通讯社对包括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北大学、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华师武汉传媒学院等13所武汉高校进行了一项网上问卷调查,调查表明,超六成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不少独生子女似一碰即碎的“瓷娃娃”。66%的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遇到挫折时都向父母以及身边的朋友求助,仅有34%的学生选择自己想办法解决。较差的心理承受力使大学生在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