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碳中和”下钢铁行业的机遇和问题 (一)气候变化已成全球共识,世界各地需加大减排力度 全球气候变暖是当今重大问题之一,应对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世 界面临的挑战。截至2019年,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及地区的二氧化碳 排放量一直呈现上升趋势。2015年,《巴黎协定》明确了21世纪末 全球温升将被控制在不超过工业化前2℃的目标,并将1.5°C温控 目标确定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长期努力方向。《巴黎协定》要求各缔约 方每五年提交一次“国家自主减排贡献(NDC)并自主确立减排目标。 然而多项研究均显示即使各国都兑现自主指定的减排目标,全球温升 平均水仍非常可能超过3℃,无法满足1.5°C甚至2℃的要求。因此 全球各国均需大幅提升减排力度,以免温度变化成为长期不可逆的问 题并带来巨大风险。 (二)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碳达峰、碳中和势在必行 长期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将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并入国 家五年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并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 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建设碳市场、增加生态碳汇等一系列措施落实减 排政策。当前中国在节能减排方面已取得 些许成效,如2019年,中国二氧化碳强度(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 放量)较14年前降低约48%,非化石能源占比约15%,已经提前完成 2020年气候行动目标并超出预期。 为在全球减少碳排放行动中做出更多贡献,中国在第七十五届联 大会议及气候雄心峰会上公布了最新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和未来期望。 相较2015年中国的NDC方案,二氧化碳强度由2030年左右实现达峰 变更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同时非化石能源 比重由20%提升至25%,森林蓄积量从45亿立方米提升至60亿立方 米。中国的碳排放较美国、欧洲而言较高,2019年中国碳排放量比美 国、欧洲分别高出约50亿吨、40亿吨,但伴随,能源结构调整、绿色 发展意识的提高、粗放式经营的收敛、精细化高效的发展模式、产业结 构调整、三产高精尖技术等,中国二氧化碳强度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因 此,新的目标不仅展现了中国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态度和实力,同 时亦推动了全面绿色转型的实现,对加速形成绿色、安全、清洁、高效 的现代治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三)钢铁行业先行响应“达峰中和” 若要实现碳中和,则全国需要在一定时间内通过对人为活动直接 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碳捕集与封存或通过植树造林及其他固碳 技术进行吸收,达到二氧化碳“零排放”。与欧美等地区相比,中国实 现碳中和的时间相对紧迫,任务相对繁重,即中国需要用比欧美等发 达国家或地区更短的时间实现更大体量的碳中和。此外,由于碳达峰 的时间节点和峰值直接决定从碳达峰到碳中和转变的可用时间以及需 要完成的减排体量,因此碳达峰的计划实施必须在充分考虑碳中和实 现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可能性之前提下经过严格统筹和规划。然而目前 关于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路径的研究乏善可陈,且后疫情时 代下经济发展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因此综合经济、科技、社会生产模 式等诸多因素来看,制定出适合于中国自身发展状况的碳中和计划非 常必要。 自2020年第七十五届联大会议及气候雄心峰会以来,中国碳达峰、 碳中和在制造业引发了讨论热潮。中国冶金报指出,钢铁行业作为国 民经济重要的基础产业,碳排放量在国内占比13%-15%,因此钢铁行业 应承担起碳减排的主体责任,努力成为碳减排的先行者。工信部与 2020年1月发布的《关于推动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 意见稿)》,将中国钢铁碳达峰的时间点比国家目标向前推进了5年。 而行业龙头中国宝武则在此基础上又将目标提前至2023年,河钢集团 定于2021年发布低碳冶金路线图、于2022年实现碳达峰,2050年 实现碳中和。当前钢铁行业面临环境和资源两大约束以及超低排放改 造和碳减排双重挑战,但从钢铁生命周期的角度看,钢铁自身便是一 种低碳材料,因此凭借此次机会,钢铁行业或可实现技 术突破,进行能源革命,转变管理模式,从而进一步增强产品及生产模 式的低碳竞争力。 (一)环保举措已见成效,钢铁生产应考虑环境承载力 自2015年起,国内钢铁行业在绿色发展已取得一定成就。首先 是超额完成1.5亿吨去产能目标,并出清1.4亿吨以上地条钢”;其 次,实施大规模超低排放改造,环保水平正在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中钢 协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重点统计企业吨钢综合能耗、水耗、 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均较2015年明显降低,2020年前三季 度又继续分别下降0.05%、4.33%.10.68%、15.43%中钢协副会长骆 o 铁军指出,尽管中国较长一段时间内仍将对钢铁产品维持高需求,但 高需求并不意味着产能拥有大幅扩张空间。中国钢铁总量大,即使各 企业均实现超低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