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6
2/6
3/6
4/6
5/6
6/6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我国氢能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及政策建议 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对减少二氧化碳等 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已初步掌握了 氢能制备、储运、加氢、燃料电池和系统集成等主要技术和生产工艺,积累了丰 富的经验和产业基础。然而,也应看到,我国氢能产业仍处于发展初期,与国际 领先水平相比,在一些领域仍存在产业创新能力不强、技术装备水平不高等问题, 产业发展路径尚需进一步探索。在全球氢能产业竞争中,我们要抓住机遇,抢占 国际前沿阵地,推进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全面成熟,促进氢能在交通、工业等重 点应用领域大规模市场渗透。 一、我国氢能产业发展现状 (一)我国已基本构建较为完善的氢能产业链 目前我国已基本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制氢、储运、加注和应用的氢能产业链。 在制氢环节,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氢国。2022年,氢气年产量超3500 万吨,已规划建设超300个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72个在建、建成的项目总产 能超20万吨/年,在氢能供给上具有巨大潜力。此外,电解水制氢成本稳中有降, 在内蒙古鄂尔多斯等地,随着光伏、风电度电成本的下降,电解水制氢的经济性 大幅提升。在储运环节,目前我国氢气的储运主要以20兆帕高压长管拖车高压 气态运输方式为主,同时开展纯氢管道输氢和天然气管道掺氢的运输方式。在加 注环节,全国已建成加氢站数量超过350座,约占全球总数的40%,位居世界 第一,35兆帕智能快速加氢机和70兆帕一体式移动加氢站技术获得突破。在应 用领域,我国氢能以交通领域为突破口快速发展,其他领域不断取得突破,部分 国产化装备竞争力提升明显。交通方面,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超万辆,已成为 全球最大的氢燃料电池商用车生产和应用市场。工业方面,氢基化工规模化试点 落地,氢冶金技术示范项目开启。能源方面,发电与热电联产完成重点技术试点 示范。建筑方面,全国首个氢能进万家智慧能源示范社区项目在佛山落地,后期 将试点光伏发电耦合电解水制氢装备,并接入局域氢气管网。 (二)三大氢能区域规模化产业集群逐步形成 氢能产业呈现集群化发展态势,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汇集全产业 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300家,苏州、佛山、武汉、成都等地汇集多家氢能 企业及研发机构,形成了领先的氢能产业集群。一是依托区域产业特色优势,聚 焦制氢、储运、加氢、氢燃料电池及配件、终端应用等诸多环节,形成了覆盖技 术研发、装备制造等全产业链体系。二是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逐渐从 以燃料电池为主的交通领域向能源、工业、建筑等多领域拓展。三是依托“氢进 万家”和“冬奥会”等重大工程项目,推动了氢能多场景应用和推广。 (三)多主体协同创新 我国已逐渐形成多主体、集成创新发展的氢能产业生态。一是氢能市场投融 资热度不断提高,氢能产业相关企业注册的数量创近十年的新高。据统计,截至 去年底,我国已经有氢能相关企业超过2000家,涉氢上市公司150多家。二是 产业布局全面覆盖氢能关键技术、核心部件、先进工艺、基础材料,推动氢能市 场化规模化发展。三是各地纷纷出台文件,加快培育一批拥有氢能源产业关键技 术、核心装备和创新能力的企业,并且开始布局关键材料和核心部件以及制氢、 储运、加氢站、燃料电池汽车、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等重点项目。 (四)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取得突破 电解水制氢和氢燃料电池两大关键技术取得重要突破,部分性能参数达到国 际先进水平,成本大幅降低,成功打破了国外企业垄断格局。一方面,我国电解 水制氢技术路线已经逐步成熟,其中,碱性电解水技术设备基本实现国产化,已 能够实现大规模制氢应用,国内已实现兆瓦级制氢应用。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 技术取得快速突破,催化剂和膜电极成本显著降低。另一方面,目前我国已初步 掌握催化剂、质子交换膜、碳纸、膜电极组件、双极板等关键材料的制备技术和 工艺,全面掌握氢燃料电池电堆设计与制造技术,基本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的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技术平台。 二、面临的挑战 (一)氢能产业链整体成本偏高,尚未突破规模化降本难点 首先,我国可再生能源制氢和大规模储运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氢气主要以 长管拖车等公路运输方式为主,运输成本高且效率低,多种零部件和材料尚未实 现完全自主可控,致使氢气制备和储运成本较高。其次,氢气产、用空间分布不 匹配,我国光伏、光热、风电等可再生能源集中在西北、东北等地区,而高耗能、 高碳排放且难以脱碳的钢铁、煤化工、水泥等工业以及氢燃料电池汽车等交通工 具,大多集中在东中部经济发达地区,与可再生能源制氢空间分布上存在不均衡。 长距离输送能源效率低、能耗损失大,在清洁能源逐渐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