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广东省江门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9月联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细读”是被普遍使用的批评方法。往久远了追溯,中国古代的诗文评话语系统大 都可以算作“文本细读”。从批评模式上看,这些批评实践虽然有着不同的文本聚焦点,但 都可以统称为“文本批评”。王先需、胡亚敏主编的《文学批评导引》中写道:“‘文本批 评'指一种立足文本、分析和阐释文学文本各要素的批评方法,文本成为这一批评的出发点 和归宿。”受这一批评范式的影响,中国的文学批评实践在总体上经历了一次大的转型:在 此之前,文学批评主要奉行的是社会历史批评,批评家主要关注的是作品与社会人生的关系、 作品蕴藏的现实意义。后来,批评家越来越关注文本内部研究。作品被看作独立存在的世界。 对文本全部内容的阅读、阐释、评判,才是批评的首要职责。这一转型是一场“静悄悄的革 命”,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本批评”模式及其所采用的细读法经常遭受的质疑是:割裂文本与外部的联系是不 合理的。美国文论家韦勒克作为英美新批评的后期代表人物,对此亦有反思。他在《批评的 诸种概念》中写道:“我曾将对文学作品本身的研究称为‘内部的'研究,将对作品同作者 思想、社会等等之间的关系的研究称为‘外部的'研究。但是,这种区分并不意味着应忽略 甚至是蔑视渊源关系的研究,也并不是说内在的研究不过是形式主义或不相干的唯美主义。” 这就是说,韦勒克把文学研究与批评分成“内部的”研究与“外部的”研究两种形态,而二 者又是潜在地、深刻地联系着的,内部研究要顾及外部关系,外部研究要隐含内在的文本。 文学文本是作家在特定的时代、环境、心理下创造出来的,必然带上写作者的主体性特点, 与作者所处的时代、社会有着或隐或现的联系。尽管“文如其人”未必是绝对真理,也常常 有“文”与“人”不一致甚至矛盾的时候,但“以文证人”或“以人证文”,依然是有效的 文学研究路径。在细读式批评中,联系作家本人、社会背景,对深入、准确地理解文本,是 有益而无害的。 事物的发展往往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人们意识到“文本批评”模式存在的问题 之后,就纷纷跑到接受美学、意识形态批评、文化批评的怀抱中去。他们在分析文学作品时, 不太关注文本自身的内在逻辑,而是更加关注其中暗含的“倾向性”。这时候,文学作品的 文学性、对作品自身逻辑的细读,在批评实践中受到忽略了。这是我们在当下呼吁重建文学 性、加强文本细读的一个重要背景。因此,在批评实践中,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需要双向运 动,形成一种互动、互生的立体运行。只有这样,批评家才可能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作品。 文本细读以文本研究为基础,又融入了社会学、文化学、心理分析学等方法,似乎更吻 合读者的口味。它以“内部批评”为中心,又承袭了既往的社会历史批评,成为一种兼容并 蓄的细读式批评。这正如陈晓明所说:“试图从小说艺术、思想特质以及历史语境三个维度 来展开对文本的解读,由此来突显当代中国小说的艺术变革所创造的新型的文学经验。”细 读法首先对文本内部研究有用,但也适用于外部研究。之所以我们关注外部的某个因素,是 因为文本内部有一定的“触发点”,正是这一点引导评论家去进行相关的外部研究。从这个 意义上讲,细读法可以很好地连起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 因此,好的文学批评,对于解读对象,既要“入乎其内”——精读作品,又要“出乎其 外”——跳出作品,即从个别、特殊走向普遍、共性。坚持以作品为本体、为核心、为“属 地”,批评可以引入社会、人生,引入作家、读者等维度,但须在文本相关的范畴内,不能 话题无边、“喧宾夺主”。理想的做法是,在解读文本的进程中,渗透或者暗示出外在的部 分和必要的背景来,而不损害对文本的关注和解读。优秀的、杰出的文学作品往往是对世界 与人的隐喻、象征,要通过细读找到文本内外诸多因素的复杂关联。因此,文本解读要跳出 作品中的有形时空,努力进入文本中蕴含的无形境界——形而上王国。 这其实需要批评家有更丰富的知识、学养和出色的感觉、才华。一个批评家要懂得多种 文体的艺术规律。当下很多评论家介入文学创作,这是很好的事情。这样的评论家在细读、 批评作品时,才容易深入肌理、细部、空白处,进而达到对整个作品的宏观把握。由于打通 了创作与批评,他们的思维也不局限于作品,他们往往更关注广阔的社会人生。这其实也有 助于推动文学批评的发展。在批评实践中,还需要评论家保持客观、公正的立场。细读式批 评,着力的是对文本的剖析、阐释,批评家的判断、评价,就包含在述评中。你不能把一般 作品说成是优秀作品,把优秀作品拔高到伟大作品,坚持艺术标准是至关重要的。这使人想 到马克思、恩格斯对斐·拉萨尔历史剧本《济金根》的评价。他们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