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84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与实施课程内容第一讲:事故应急救援体系一、事故应急救援的任务和特点1.事故应急救援系统的定义事故应急救援的总目标是通过有效的应急救援行动,尽可能地降低事故的后果,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等。 (1)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他人员。 (2)迅速控制危险源,并对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检验、监测,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危害性质及危害程度。 (3)消除危害后果,做好现场恢复。 (4)查清事故原因,评估危害程度。 例如:2003年12月23日,重庆市开县高桥镇中油川东北气矿“井喷”事故。具有不确定性和突发性、复杂性及后果、影响易猝发、激化、放大的特点。 应急救援行动必须做到迅速、准确和有效。 (1)迅速。就是要求建立快速的应急响应机制,能迅速准确地传递事故信息,迅速地召集所需的应急力量和设备、物资等资源;迅速建立统一指挥与协调系统,开展救援活动。 “时间就是生命”。(2)准确。要求有相应的应急决策机制,能基于事故的规模、性质、特点、现场环境等信息,正确地预测事故的发展趋势,准确地对应急救援行动和战术进行决策。 例如:遇湿易燃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应急救援。 (3)有效。主要指应急救援行动的有效性,包括应急队伍的建设与训练,应急设备(设施)、物资的配备与维护,预案的制定与落实以及有效的外部增援机制等。1.事故应急救援的管理 是对重大事故的全过程管理,贯穿于事故发生前、中、后的各个过程,“预防为主,常备不懈”。预防:一是预防事故发生;二是降低事故后果。 准备:应急机构的建立和职责落实、预案的编制、应急队伍的建设、应急设备、物资的准备和维护、预案的演练、与外部应急力量的衔接等。 响应:事故的报警与通报、人员疏散、急救与医疗、消防和工程抢险措施、信息收集与应急决策和外部救援等。 恢复:包括事故损失评估、原因调查、清理废墟等。 例如:应急救援器材的准备。2.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基本构成3.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响应机制1.事故应急救援的响应程序 按过程分为接警与响应级别的确定、应急启动、救援行动、应急恢复和应急结束等几个过程,如图所示。 警情判断 响应级别(1)警情与响应级别确定 接到事故报警后,按照工作程序,对警情作出判断,初步确定相应的响应级别。如果事故不足以启动应急救援体系的最低响应级别,响应关闭。 例如:报警的具体格式。 (2)应急启动 应急响应级别确定后,按所确定的响应级别启动应急程序,如通知应急中心有关人员到位、开通信息与通讯网络、通知调配救援所需的应急资源(包括应急队伍和物资、装备等)、成立现场指挥部等。 (3)救援行动 有关应急队伍进人事故现场后,迅速开展事故侦测、警戒、疏散、人员救助、工程抢险等有关应急救援工作。专家组为救援决策提供建议和技术支持。 当事态超出响应级别,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向应急中心请求实施更融别的应急响应。 (4)应急恢复 救援行动结束后,迸人临时应急恢复阶段。包括现场清理、人员清点,撤离、警戒解除、善后处理和事故调查等。 (5)应急结束 执行应急关闭程序,由事故总指挥宣布应急结束。为保证现场应急救援工作的有效实施,必须对事故现场的所有应急救援工作实施统一的指挥和管理,即建立事故指挥系统。 现场应急指挥系统的结构应当在紧急事件发生前已建立,预先对指挥达成一致意见。 现场指挥系统模块化的结构由事故指挥官、行动部、策划部、后勤部、资金/行政部等5个核心应急响应职能组成。 例如:后勤部门应及时提供食品、饮用水。2.现场指挥系统的组织结构第二、三讲:事故应急预案编制一、事故应急预案编制的策划2.事故应急预案的法律法规要求2.事故应急预案的法律法规要求3.事故应急预案的分级本地区重大危险源普查的结果,包括重大危险源的数量、种类及分布情况,重大事故隐患情况; 本地区的地质、气象、水文等不利的自然条件及其影响; 本地区及国家和上级机构已制定的应急预案的情况; 本地区以往灾难事故的发生情况; 本地区行政区域划分及工业区、功能区布置情况; 周边地区重大危险源对本地区的可能影响; 国家及地方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5.重大事故应急预案的层次5.重大事故应急预案的层次二、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程序二、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程序三、事故应急预案的核心要素(1)参照事故类型进行分类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参照卫生部、劳动部、财政部和中华全国总工会等颁布的《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将危害因素分为7类: 生产性粉尘; 毒物; 噪声与振动; 高温; 低温; 辐射(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 其他危害因素。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方法(2)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是应用系统安全工程评价方法的部分方法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常用于复杂、没有事故经验的新开发系统。 常用的系统安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