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课程名称流体力学与流体机械 (FluidMechanicsandFluidMachinery) 课程代码:02410013 学分:3.5学分 学时:56学时(其中:课堂教学学时:48学时实验学时:8学时上机学时:0学时课程实践学 时:0学时)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等 适用专业:流体机械、农业机械、安全工程、环境工程等专业 教材:(《流体力学与流体机械》、王贞涛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第1版次) 一、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一)课程性质 《流体力学与流体机械》是流体机械、安全工程、环境工程等工科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该课程的目标在于使学生掌握流体力学与流体机械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计算方法、基本实验技能以 及在工程实际中的初步应用。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流体力学问题的能 力,并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和进行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根据课程特点和对毕业要求的贡献,确定课程目标。应包括知识目标和能力目 标。) 课程目标1:掌握流体的主要流体力学性质、流体静力学及运动学相关基本方程、流体流动形态及 阻力损失的基本概念与计算、管路的基本计算方法、孔口与管嘴出流运动规律,理解理想流体和粘性流 体的力学基本概念,掌握流体力学相似性原理、常用的相似准数和模型律,掌握常用泵与风机的工作原 理和构造性能,了解常用泵与风机的运行调节原理和选用原理等0 课程目标2:使学生掌握流体参数测试仪表基本工作原理,正确使用流体测试仪表,加深学生对 所学知识进一步理解,通过实验掌握能量方程流动阻力损失、流体流态等基本流体动力学规律的 方法 第八章426讲授法课程目标1、2 第九章22讲授法课程目标1 讲授法、研究型教学课程目标1、2 第十章415 方法 合计48856 注:1.课程实践学时按相关专业培养计划列入表格; 2.主要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研究型教学方法(基于问题、项目、案例等教 学方法)等。 五、课程考核 考核形式考核要求考核权重备注 课后完成20-30个习题,主要 考核学生对每节课知识点的复 习、理解和掌握程度,计算全 部作业的平均成绩。以随机的 形式,在每章内容进行中或结 平时成绩束后,随堂测试1-3题,主要10% 考核学生课堂的听课效果和课 后及时复习消化本章知识的能 力,结合平时的随机点名。平 时成绩按10%计入课程总成 绩。 完成8个学时的实验,其中2 个学时为演示实验,主要考核 实验成绩学生操作实验设备并对实验结10% 果进行分析的能力,最后按 10%计入课程总成绩。 试卷题型包括判断题、选择 期末考试80% 题、填空题、简答题和综合分 析应用题等,以卷面成绩的 80%计入课程总成绩。其中考 核基础知识型题目占60%,考 核流体流动问题综合分析与验 证的能力题目占40%。 注:1.分学期设置和考核的课程应按学期分别填写上表。 2.考核形式主要包括课堂表现、平时作业、阶段测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大作业、小论 文、项目设计和作品等。 3.考核要求包括作业次数、考试方式(开卷、闭卷)、项目设计要求等。 4.考核权重指该考核方式或途径在总成绩中所占比重。 六'参考书目及学习资料(书名,主编,出版社,出版时间及版次)1、《流体力学与流体机 械》,赵琴,水利水电出版社,2016年4月第1版 2、《流体力学与流体机械(修订本)》,孟凡英,煤炭工业出版社,20H年5月第1版 七、大纲说明(内容可包括课程基本要求、习题要求及其它一些必要的说明) 实验包括流动演示实验、平面静水总压力实验、雷诺实验、沿程损失实验、伯努利方程验证实验、 动量方程验证实验、泵的性能测定、泵的汽蚀性能实验等。 习题以教材课后习题为主。 2017年9月18日原理,同时会分析泵 与风机的流量-压头特性,把理论与实验 结果比较,根据理论判断实验得到的规 律是否正确,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和将 来从事科学研究和专业技术工作打下良 好基础。 二'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按章撰写) 第一章绪论 (一)课程内容 (1)流体力学的分类、发展及研究方法; (2)流体的定义和特征及流体连续介质假设; (2)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包括密度、流体的压缩性、膨胀性及黏性); (3)流体的粘性及牛顿内摩擦定律; (4)作用在流体上的力(表面力及质量力)。 (二)教学要求 (1)了解流体定义及其特征、流体的分类; (2)了解作用在流体上的力的分类; (3)理解流体微团及质点的概念、连续介质假设模型及建立的条件; (4)掌握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