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辽宁省重点高中协作校2024届高三(最后冲刺)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1、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方老太太当夜翻箱倒箧.(qiè),终于找出两件劫余的手饰,明天给大媳妇作见面礼。丈夫哂.(shěn)笑道:“她们 新式女人还要戴你那些老古董么?我看算了罢。她也不会稀罕。” B.方老太太不顾丈夫絮絮叨叨地掉书袋,只说:“他们过去的事,千万得闷.(mēn)在心里。”遯翁怫.(fú)然道: “我在社会上做了三十多年的事,这一点人情世故还不懂么?” C.那是麦子扬花时节,节令正到小满,脱下棉衣夹.(jiā)裤换上单衣单裤的庄稼人仍然不堪躁热。午饭后,秉德老 汉叮嘱过长工鹿三后晌.(shǎng)该种棉花了,就躺下来歇息了。 D.冷先生坐上那张漆得黑乌锃.(zèng)亮的椅子,虽不多说话倒也不怠慢焦急如棼的患者。他永远那么笃.(dū)定, 看好病是这副模样看不好也是这副模样看死了人仍是这副模样。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黄昏之景,但景中使用了暖色调。 (2)《离骚》屈原控诉当时人们的行为没有准则,一味投机钻营。对此作者忧愁烦闷,不由爆发出痛苦而无奈的悲叹: “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在《登高》中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 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公共文化服务,是以政府部门为主的公共部门向社会成员提供的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近年来,我国公共文化服务 建设投入稳步增长,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建立,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农家书屋、电子阅报栏等来到 群众身边,服务于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当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和设施建起来之后,如何提升使用率的问题便摆在了人们 面前。一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利用率不高,农家书屋“只见房子不见读者”等现象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究其原因, 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公共文化的需求日渐呈现出差异化、多样化趋势,当前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存在一定程 度的“供需错位”。解决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利用率不高等问题,关键要在供给侧发力,找准群众的文化需求,提高公共文 化服务供需的匹配程度。 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精准供给”,需要改变此前一定程度上存在的服务内容单一、供给缺乏弹性等问题,更好同 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相对接。现实中,我国农村人口结构不断变化,相关需求也日益多元。在这种背景下,围绕公共文化 的投入不能是一次性的,应当在内容资源上不断进行更新,同时在载体上也应与时俱进,更多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让人们 更便捷地获取知识和信息。比如,现在的父母都越来越重视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儿童图书馆经常人满为患,儿童图书 的借阅量占不少图书馆外借图书的一半。这就应该加大儿童图书的采购量,扩大儿童阅览室的面积。让服务内容更加 贴近群众生活,才能缩小公共文化服务与群众文化需求之间的差距。我国文化资源日益丰富,群众的文化选择空前广泛, 欣赏水平也日渐提升。如果公共文化供给更新缓慢,不对群众胃口,自然会导致吸引力不足等问题。我国的公共文化需 求正在向更高层次发展。当群众呼唤动态的、社交化的文化服务时,公共文化服务就不能全都是静态的、非社交化的读 书、看报、看电影等活动;当群众习惯于从移动互联网上获取资讯和娱乐时,公共文化服务就不能仅停留在物理空间。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效能,就必须重视群众在文化需求方面发生的变化,掌握服务对象的特点和需求。 公共文化服务是一项润物无声的文化事业,也是一个地方的文化名片。让文化之风充盈社会空间,需要付出更多努 力。比如,一些地方探索以“智慧+”为核心的公共文化服务,打造社区“智慧书房”;一些地方突破传统服务界限,充分 呼应群众所需,为放学后无人看管的孩子开办“四点半课堂”;还有地方发挥本地戏曲、民乐的优势,构建有鲜明地方特 色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等。事实证明,立足本地特点,贴近群众需求,才能有效提升群众的获得感,让公共文化 服务惠及更多人。 (摘编自张贺《公共文化服务需要“精准供给”》) 1.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