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9
2/9
3/9
4/9
5/9
6/9
7/9
8/9
9/9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PAGE\*MERGEFORMAT9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9页安徽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研究摘要:推进产业构造优化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加快经济开展方式转变的主要途径,对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开展具有重要意义。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意义出发,分析了当前安徽产业体系开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新兴产业、加快开展现代效劳业、强化根底产业和根底设施、优化企业构造和产业布局等角度提出了加快安徽产业构造优化升级,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的根本思路。关键词:产业构造;现代产业体系;安徽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050059021目前安徽产业体系开展面临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化的过程就是在科技进步的推动下产业构造逐步优化升级的过程。“十二五”时期,是安徽经济开展方式转变与产业构造调整的关键期,也是产业构造优化升级、现代产业体系逐步构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目前,安徽省产业构造已发生了深刻变化,产业构造逐步优化,已初步形成众多门类比较齐全、局部领域优势相对明显的产业体系。但总体上看,安徽产业构造优化升级、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仍面临诸多新的挑战,主要表达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三次产业构造相对于全国平均水平仍然不尽合理,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比重较高,而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效劳业的比重过低。年,安徽三次产业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78.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940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629.4亿元,一二三次产业比例为12.7∶54.6∶32.7,而同期全国一二三次产业比例为10.1∶45.3∶44.6。第二,各次产业内部的开展也存在诸多问题:(1)农业根底薄弱,内部构造有待优化。目前,安徽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开展,农业产业构造经过不断调整形成了较好的格局,但仍存在不少的问题。一是农产品品种、品质构造尚不优化,农产品优质率较低;二是农产品加工业尚处在初级阶段,初级产品与加工品比例不协调;三是农产品区域布局不合理,未能形成有鲜明特色的农产品区域布局构造。(2)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大”而不“强”。第二产业总量扩张明显,但产品构造不合理,一般产品相对过剩与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的产品短缺同时并存。产品大多处于全球价值链底端,构造升级较慢,同时产业研发投入缺乏,技术创新能力差。(3)第三产业开展滞后,内部构造需要进一步调整。从第三产业内部构造看,商业餐饮、交通运输等传统效劳业比重较大,而邮电通讯、金融保险等根底性效劳业以及信息咨询、科研开发、播送电视等新兴效劳业虽然开展较快,但比重仍然不高。此外,效劳业产品创新缺乏,效劳品质和技术水平不高,难以适应剧烈的市场竞争需要。总之,产业构造不合理、资源依赖程度高、自主创新能力弱、行业技术水平低、领军企业和名牌产品少等问题,仍是制约安徽又好又快开展的症结所在。农业根底薄弱,工业素质不高,高新技术产业开展缺乏,现代效劳业开展滞后等深层次矛盾较为突出。因此,必须加快建立既符合产业演进规律又表达安徽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有内涵的开展。2加快产业构造优化升级,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促进产业构造优化升级,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开展新体系是安徽省“十二五”时期转变经济开展方式、提高产业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增强国际竞争的必然需求,是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开展的战略举措。因此,必须加强谋划,理清思路,坚持走安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加快形成以农业为根底、工业为主导、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根底产业为支撑、效劳业全面开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强力支撑安徽奋力崛起。2.1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按照优化构造、提升水平、绿色开展的要求,坚持利用信息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把企业技术改造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一项战略任务,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提高传统产业创新开展能力。加大淘汰落后产能、节能减排、企业兼并重组、质量品牌建立等工作力度,促进全产业链整体升级。充分发挥传统产业特色优势,改造提升煤炭、冶金、非金属材料、化工等能源原材料产业,积极开展农副产品加工、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形成假设干龙头企业及一批主业突出的特色产业集群,促进产业转型升级。2.2深入实施品牌战略,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大力实施以质取胜战略、名牌战略和技术标准战略,以规模化、集群化、品牌化为导向,大力开展汽车和装备制造、材料和新材料、食品医药、电子信息和家用电器、轻工纺织五大工业主导优势产业。加速规模扩张和构造升级,加强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和配套能力建立,积极培育龙头企业,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收购、兼并、参股国际品牌和营销网络,促进企业由生产制造向营销效劳延伸,从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扩展,增强企业可持续开展能力。着力创造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