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9
2/9
3/9
4/9
5/9
6/9
7/9
8/9
9/9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10)授权公告号(10)授权公告号CNCN103404522103404522B(45)授权公告日2015.02.04(21)申请号201310344267.8(22)申请日2013.08.08(73)专利权人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地址610066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净居寺路20号(72)发明人何忠全陈德西(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46代理人龚燮英(51)Int.Cl.A01N47/18(2006.01)A01N25/04(2006.01)A01P3/00(2006.01)A01N43/90(2006.01)审查员王伟民权利要求书1页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7页说明书7页(54)发明名称耐水浸泡水稻悬浮种衣剂(57)摘要本发明涉及农业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涉及一种耐水浸泡水稻悬浮种衣剂,含有两种杀菌活性成分的耐水浸泡水稻悬浮种衣剂;本发明种衣剂中采用“三环唑”与多菌灵混配,大幅度减少了“三环唑”用量,又能保证防病效果;本发明种衣剂耐水浸泡、对种子安全、杀菌活性物质释放缓慢,效果稳定,能有效控制水稻秧田期稻瘟病,实现包衣种子秧田期不再施药的效果;本发明克服了常规药剂浸种秧田期还需多次施药的缺点,具有省工、省时和节约劳动力等优点。CN103404522BCN103452BCN103404522B权利要求书1/1页1.一种耐水浸泡水稻悬浮种衣剂,其特征在于:①按重量百分比为1~90%的农药活性物质,所述农药活性物质包括三环唑和多菌灵,配比为1:1或3:1;所述三环唑有效成分为95%,所述多菌灵有效成分为95%;②活性物质悬浮均匀存在于耐水浸泡的高分子材料组成的成膜剂混合物中,所述成膜剂组成材料为:聚乙烯醇、羟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活性物质与成膜剂材料的重量比例为9∶1~1∶9;③含有加工成种衣剂的其他必须辅助成分,辅助成分为分散剂、消泡剂、增稠剂、防冻剂、防腐剂和警戒色;所述分散剂含有萘磺酸甲醛缩合物、十二烷基硫酸钠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消泡剂为磷酸三丁酯;所述增稠剂为黄原胶、硅酸铝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防冻剂为丙二醇;所述防腐剂为苯甲酸钠;所述警戒色的重量百分比为0.1-10%,选自胭脂红、刚果红、酸性大红、玫瑰红中的一种或几种。2CN103404522B说明书1/7页耐水浸泡水稻悬浮种衣剂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农业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涉及一种耐水浸泡水稻悬浮种衣剂。背景技术[0002]水稻稻瘟病是水稻生产上发生危害最为严重的主要病害之一,特别是在四川温暖潮湿的气候条件下,稻瘟病的发生危害尤其严重。长期以来,生产上药剂预防稻瘟病的环节包括:水稻秧田期预防苗瘟和叶瘟;本田期施药防治叶瘟和预防穗颈瘟。在稻瘟病常发区,一季水稻一般施药3~4次,稻瘟病重发区域和重发年份施药5~6次。[0003]在预防稻瘟病的药剂方面,全世界迄今只有“三环唑”这种药剂有效。因此,多年来一直选用药剂“三环唑”作为控制秧田期苗瘟、叶瘟病和本田期穗颈瘟的预防药剂。长期、大量使用品种单一的药剂“三环唑”,容易引起稻瘟病菌产生抗药性,从而降低防治效果,甚至完全失效,这是生产上防治稻瘟病目前存在的潜在巨大风险。国内外很多专家、学者一直在警告并寻找改变这种状况的方法和途径,但在研发防治稻瘟病新型化合物方面至今仍未取得实质性进展。[0004]鉴于此,如果能够研发出“三环唑”与其它杀菌剂混配的理想配方,实现既可大幅度减少“三环唑”用量,又能保证防病效果,无疑在生产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0005]生产上能否有效控制稻瘟病危害,主要取决于两个关键环节,一是控制秧田期苗瘟和叶瘟,二是控制穗期穗颈瘟。其中,控制秧田期苗瘟、叶瘟最为关键。[0006]秧田期预防稻瘟病现行方法为:播种前用“三环唑”药液浸种+苗床期喷施“三环唑”。由于药液浸种在水育秧田淹水条件下效果差,持续期短,苗床期往往还需要喷施“三环唑”2~3次进行防治。因此,能否通过改进施药方法,解决现行生产中秧田期防治稻瘟病需要多次施药,从而减少用药剂用量、提高防治效率、减少防治成本和环境污染等,是值得探索的问题。[0007]种衣剂是近些年来世界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农作物种子处理剂。采用种衣剂可将防治作物苗期病虫害的农药、促进作物生长需要的微量元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包裹于种子表面,使其缓慢释放,从而大幅度提高药、肥的使用效率并延长持效期。它还克服了常规方法拌种药、肥易脱落等缺点。由于种衣剂经济、高效、持效期长、使用方便、增产显著,又易为农民掌握等特点突出,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而迅速发展。[0008]国内种衣剂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研制出的玉米、小麦、棉花、大豆等多种等旱地作物种衣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