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STYLEREF"标题1"\*MERGEFORMAT第一章导论 STYLEREF"标题1"\*MERGEFORMAT第一章导论 第一章导论 1.1研究的背景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问题已提出多年,转变的理念和目的也越来越被更多的人所了解。但是,从总体上来讲,转变的进程与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比起来,仍然存在很大差距。在探索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经济结构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再向知识技术密集型转变这一过程中,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过热走向平稳的增长,初步实现了“硬着陆”,但在转变的过程中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如环境资源日益恶化,贫富差距明显,社会矛盾层出不穷,经济制度环境亟需变革与完善等。 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第一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而当前发展的观念仍然没有完全转变过来。一方面重数量,轻质量的发展观念在经济发展中起到阻碍作用。如以GDP的增长指标考核政府官员政绩的制度并不能够充分地反映经济发展的状况;另一方面创新发展理念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导致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出现政府角色错位现象。如政府与民争利,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角色。第二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但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发展观在现实中存在偏位情形。近几年来,尽管中央加大力度调节贫富的差距,但效果不为明显。拆迁和补偿条例几度修订,但公民的生存权利和合法权益依然遭到侵犯。第三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就要做到经济、社会、人及环境之间的持续协调发展。由于价格体制的不健全使得市场配置功能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难以建立。群众内部的矛盾近年来也比较突出,群体事件造成的影响也比较严重,这也反映出我国的社会管理体制落后于经济发展的需要。第四必须坚持统筹兼顾。随着城乡统筹的发展,资源环境与人的生存发展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张,一方面耕地大量被征用,土地供应稀缺;另一方面社会保障与帮助没有跟上,征地带来农民的失业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之间不协调,对外贸易依存度偏高,出口创汇受制于他国的政策与需求。 后金融危机时代,国外经济形势的复杂性及不稳定性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冲击震荡也有一定的影响。当前欧洲的债务危机使得一些政府面临破产的境地,发生政权更迭,金融秩序混乱及社会动荡。美国为复苏本国的经济继续实行弱货币政策抑制了自身的进口需求,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给经济发展带来更多的挑战性。 综合国内外的影响因素,就不得不思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紧迫感和危机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涉及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及人们观念的转变。“一切关于经济发展的理论学说,归结到底,其实都是关于人类自身发展这个根本性问题。”[1]中共中央十七大会议上提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经济发展需要人,经济发展的目的也是满足人的需要。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为导向,构建一套经济、社会、环境与人良性互动循环发展的机制。 1.2研究的意义 研究以人为本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2]必须把实践与理论结合起来研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它也经历了两个过程。一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二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社会、人及环境四位一体地协调持续发展。这些年来,经济学理论界一直致力于研究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的理论指导,虽在经济结构、产业布局上有较为长进,但一直未形成一套完整系统性的理论。直到中共十七的召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把以人为本为中心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这才形成一个全面系统的理论指导。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经济发展的主体,发展的最终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的需要。因此,如何把握好在经济发展中以人为本为出发点至为重要。人类文明经历了农业文明,现在正在经历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过渡期,而与之对应的经济发展方式是粗放式自给自足的低碳自然经济、集约式金钱至上的高碳市场经济和循环式以人为本的低碳循环经济。[3]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就必须向以人为本的低碳循环经济靠拢,这既符合可持续发展观,也体现了人的异化的复归和全面自由发展的取向。并且,在现实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是适应全球化的需要,调整经济结构以增强我国经济抵御国际市场的风险;是走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增加我国未来在国际竞争中的能力;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开端点,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 1.3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价 1.3.1国内研究综述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