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5
2/5
3/5
4/5
5/5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马克思的实践概念早期马克思“实践”概念的嬗变【摘要】马克思“实践”概念先后经过了提出、发展和成熟三个阶段。马克思最早是在其博士论文中提出“实践”概念的初步设想,但其在历史领域里仍属于唯心主义。直至马克思把社会生产看作实践的基础之后,其“实践”概念才从唯心史观,过渡到认识论意义上的一般唯物主义的实践观,并最终转向本体论意义上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践概念。【关键词】早期马克思实践实践的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实践”概念的提出及初步发展无论是青年时期的马克思、还是晚年时期的马克思,在一系列著作中都提到了“实践”概念。如《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关于费尔巴哈的十一条提纲》、《共产党宣言》,以及《政治经济学批判》、《晚年笔记》等都是以“实践”概念为轴心来展开的。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实践”概念在马克思建构自己哲学的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马克思“实践”概念先后经过了提出、发展和成熟三个阶段。国内外普遍把马克思的哲学生涯划分为两个时期,即青年时期和晚年时期,这是目前占主流的一种分法。还有另一种分法,即早期的马克思哲学和成熟时期的马克思哲学。马克思哲学思想的演变大致体现在与其思想同一时期的哲学著作中,因此,无论哪种分法,都应以现有的马克思经典著作为依据。基于此,这里我们将按其早期著作的顺序来管窥马克思青年时期“实践”概念的演变过程。1840年下半年至1841年3月,马克思完成了博士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此时的马克思阅读了大量德国古典哲学著作,处于整个思辨形而上学近乎巅峰地位的康德哲学对马克思的实践观念也起了巨大的影响作用。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将理性划分为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理论理性属于认识论的范围,而实践理性从属于本体论的范围,康德本人是重视实践理性而轻视理论理性的。“但是,迄今为止,在不同原理和哲学的分类上应用这些术语时,流行着一种引人注目的误用:人们把遵循自然概念的实践和遵循着自由概念的实践认作是同一个东西……”①从这段话我们可以得出两个结论,一是康德把遵循自由概念的实践看作真正的实践活动,而不认为遵循自然概念的实践是真正的实践活动;二是康德的这种区分的确是与当时人们对实践所作的使用范围有关,因为人们在很大程度上是在使用二者合而为一的实践概念。康德区分了认识论意义上的实践概念和本体论意义上的实践概念,这种区分,在马克思实践概念的演变中起到了本源的作用,同时它对马克思克服片面的实践概念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康德在人身上发现了内在的理性,这种理性指引人们去走向自我实现的完美之路和道德之路,只有在这条路上,现实的个人才达到了至善。马克思“博士论文”中的“精神”就是康德那里的“理性”,一种纯粹的“自我意识”。康德认为只有实践理性才能帮助人们在道德范围内实现自由,最高的理性“善”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作用。但是,在康德那里,至纯的理性终归还是没有找到它的宿巢,康德只能退到上帝那里,以上帝为至善的化身,人不再是宿主,上帝解释了最高的善,成就了最完美的道德,理念只是借上帝之手先验地存在人那里,人则什么都不是。此时的马克思,也是把这种自我意识看作是先验的存在于人那里,尽管不能决定性地认为写博士论文时期的马克思的自我意识与康德的纯粹理性思想是前后相承的,但二者之间的确有着莫大的联系。写博士论文时期马克思的实践思想没有脱离康德的先验本体论。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时,马克思批评了自然科学研究中存在的那种“抽象物质的或者不如说是唯心主义的方向”,他进一步地批判了亚里士多德、霍尔巴赫、费尔巴哈等人的“与人的实践活动相分离”的实践概念的主张,“只有当物按人的方式同人发生关系时,我才能在实践上按人的方式同物发生关系。”②此时的马克思关注的是物质的具体样态,即物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与人之间的关系。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认为费尔巴哈在某种程度上恢复了唯物主义的阵地,轰破了唯心主义的堡垒。理解现实的人和自然界,不能从人的理性那里得到解释,不能从抽象的、没有任何规定性的存在出发,而是应当从当下的、直接感性的存在出发,也就是从具体的人和自然界出发。马克思更加注重对现实社会经济、政治和法律的研究,从而发现了市民社会的秘密,即现实的国家和政治不是产生了市民社会,相反,是市民社会决定了国家、政权和宗教等等。马克思在此开始把生产劳动看作是实践的基础。自此,马克思的实践概念由一般唯物主义的实践观转向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践概念。马克思“实践”概念的发展与最终成熟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确定了“实践”的本体论意义。“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他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