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6
2/6
3/6
4/6
5/6
6/6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如何看待经济增速放缓_如何看待当前的经济增速放缓没有出现严重失业问题说明不是“过冷”记者:在欧洲,近几年经济增速能保持在2%的国家,就被称作经济明星了。而我国“十二五”规划将经济增速定调在7%,今年则将经济增速定调在7.5%。百分之七点几的增速对中国来说慢了吗?彭文生:简单地讲,判断经济增速是过快还是太慢有两个重要指标,一是通胀率,二是失业率。一般而言,通胀率高的话,说明经济过热了;失业率高的话,说明经济过冷了。我国经济增速放缓了,但没有出现严重的失业问题,这说明中国经济到了一个新的比过去略低的增长阶段,但现在的增长速度离可持续的水平不远。经济学界的普遍看法是,未来中国经济不大可能重现过去10年平均增速10%左右的高增长阶段,而会进入一个趋势性放缓的阶段。在这个“换挡”过程中,要避免两种态度:一是不能盲目乐观,要看到一些经济发展基本面的变化,也要看到未来我们面临的是未曾遇到的问题,应有危机意识;二是不必过于消极,更不必恐慌,从长周期来看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会降一挡,但如果能够加大结构改革的力度,增长的质量将能得到更大的改善空间,这对长期可持续的发展是有利的。张晓晶:种种担忧情绪中有合理的成分,也有不合理的成分。产生不合理、不必要担忧的主要原因,还是没有正确地看待增长速度。这主要体现为两种:一是觉得经济增速越快越好。其实,过度追求增长速度也会带来负面问题,如为追求速度而盲目扩大投资,扩大居民消费的空间势必被挤压,从而影响结构调整和民生改善;二是一看到经济增速放缓,就与失业增加、生活水平下降联系在一起,但事实上,增速放缓不等于低就业、低福利。从各国发展经验看,经济增速下降与就业增长可以并存,前提是经济结构趋于合理。随着中国经济规模的递增,百分之七点几的增速不算慢。目前,对于中国增长会减速已基本形成共识,但何时减速及减到多少,还存在争议。我们的看法是:经济增长下一个台阶符合长周期增长的规律,这并非“硬着陆”,更不会导致危机的爆发。我们要尊重经济规律,必须摆脱两位数增长的幻想和高增长依赖症。下半年GDP增长有望企稳并温和回升记者:近期,“唱空”中国经济的声音很多,如中国经济硬着陆论、危机论等。我国三季度经济数据会不会更低?未来经济增长趋势如何?彭文生:从2010年第四季度以来,GDP季度同比增长率分别为9.8%、9.7%、9.5%、9.1%、8.9%、8.1%、7.6%,连续递减趋势较为明显,这主要是由于外需不振和投资放缓拖累所致。从长周期看,增速放缓主要说明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正逐步处于放缓的开始阶段。这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全球化红利已经逐渐释放。“入世”后我国贸易开放度(外贸总额/GDP)大幅上升。但受金融危机冲击,过去几年贸易开放度回落到50%左右。生产效率的上升需要更多地依赖良好的内部竞争环境,结构改革的急迫性增加。二是人口红利减弱,与人口结构变化相关的生产效率提高的空间受到限制。三是房地产泡沫对实体经济的挤压。近几年,地价、房价过快上涨,推高了地租价格,挤压了消费,对房地产的过大投资性需求降低了资源的配置效率,减少了对实体经济的投资,加剧了财富分配的不合理。这些因素对实体经济的挤压效应随着房价的上升而逐渐累积。对于经济增速放缓,我们不必过于担忧,但也不是说视问题不见。现在的问题是增速放缓有点快了,要控制住这个势头,否则可能会出现失业问题。当前政策已经加大了逆周期操作的力度,如两次降息等。我预测今年三季度GDP增长有望企稳,和二季度持平,四季度很可能会有所提升,全年增长有望达到7.8%。2013年,随着政策的累积影响和内在的周期性动能,经济增速将可能温和回升至8%以上。张晓晶:潜在经济增长率,是指在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内,即在既定的技术和资源条件下,在实现充分就业和不引发加速通胀的情况下,一国所能达到的可持续的最高经济增长率。所以,潜在增长率下降并不必然导致失业,只有经济偏离并严重低于潜在增长率才会导致失业。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在我国长期快速增长期间,一些粗放型的做法、一些结构性问题没有显现出来,当增速放缓后可能会凸显。所以,经济发展方式和现有的经济结构能否随着增长环境的变化而适时调整,将成为关键性因素。如果能够真正推进改革创新,注重人力资本积累,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中国经济将会释放出巨大的增长潜能,创造出第四个10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的较为强劲的增长。必须避免宽松货币政策刺激房地产行业记者:国外有人提出,中国政策库里的东西已使用完毕,经济长期疲软难以避免。面对增速放缓,我们政策库里还有“弹药”吗?彭文生:经济增长有需求(消费、投资、出口)和供给(生产能力)两个方面。市场经济环境下,管理总需求主要是依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两方面都有相当的空间。从财政政策看,结构性减税空间较大。2011年财政收入突破10万亿元。按照财政赤字保持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