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5
2/5
3/5
4/5
5/5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从职业教育需求看校企利益共同体的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摘要职业教育需要有效的校企合作来支撑,但是目前面临着两大瓶颈:理想的合作企业难求、校企利益共同体难建。在对这两大瓶颈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共建型校企利益共同体的模式,它能够超越单一企业的有限功能,建立合理的利益机制,不违背市场经济的一般原则,有利于解决校企合作方面的一些主要问题。关键词职业教育;需求;校企合作;发展瓶颈;利益共同体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219(2012)16-0005-05一、职业教育加强校企合作的必要性职业教育实施中需要加强校企合作,是基于以下认识:职业教育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是通过特殊的培养模式完成的。其培养模式包括两部分:办学模式和教学模式,两者都具有特殊性。从办学模式来看,职业教育不能闭门办学,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根据就业需求决定招生规模,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开辟畅通的就业途径。但产业和企业无时不在发展变化,因此,职业学校不能一劳永逸地在原有办学方式和格局上停滞不前,而应该不断对产业发展信息、行业技术信息、企业用人需求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作为决定学校发展方向、安排教学内容的依据,所以它应始终与产业就业市场或就业需求方保持紧密联系。从教学模式来看,职业教育以技能为核心的教学需要满足以下基本条件:第一,要确定企业岗位需要什么样的技能。由于生产方式转变和生产技术发展都是极为迅速的,职业学校教育必须与企业保持紧密联系才能跟上发展步伐。第二,职业学校必须营造能够训练技能的环境。在当前技术密集、分工日益细密的生产状况下,学校要提供完全满足学生技能训练需求的条件比较困难。同时,由于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实训要求也在变化,完全靠学校一己之力来建设一个实训环境难以实现,需要企业提供一定的实训岗位来满足教学需求。第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组织与设计,需要有丰富实际经验的企业技术人员参与,才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二、校企合作瓶颈一:理想的合作企业难求(一)企业难以提供高质量的就业岗位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最重要的依托,但不是任何企业都可以作为职业教育的合作对象。合作企业需要为职业教育提供三方面支持:一是提供就业岗位;二是提供训练场所;三是提供能够参与教学的技术人员。要达到这一目标,学校必须与具备以下条件的企业进行合作:第一,要与企业建立高度稳定的合作关系,校企双方的信任和诚意足以使企业愿意把一些岗位的人才培养任务交给学校。第二,企业的生产方式比较先进,能够提供技术岗位。第三,企业具有较高的前瞻性,能够充分把握企业和技术发展的方向。也就是说,它必须是有一定规模并具有现代产业先进特征的企业。从一个比较长的时间段来看,单个企业难以提供稳定的、有一定规模的就业岗位。企业是根据需求决定生产,所以企业的生产目标取决于市场,而岗位安排是生产目标确定以后的事。但职业学校必须在提前确定就业岗位,从而为教学阶段留下足够的时间。这要求企业必须超前提供并预留就业岗位给学校毕业生。也就是说,职业学校需要合作企业具有高度预见性和计划性,但在高度竞争、瞬息万变的市场中,对企业提出这样的要求是一种苛求。(二)企业难以提供高技术的训练场地职业学校需要企业提供的训练场地应该是学校难以提供的、有技术内涵的生产场地。在学校可以提供一定的训练条件的前提下,需要企业提供与先进技术联系紧密,与生产全局联系更紧密,与学生就业岗位有直接联系的训练场地。企业以生产为主业,以营利为目的。一切岗位都要服从生产和营利的需要。在没有一定要求的前提下,企业可以提供一定的训练场地。事实表明,企业在提供低端技术生产岗位作为训练场地方面有较高的积极性。甚至有些企业的技术含量极少的岗位,专门让职业学校的学生以训练的名义上岗操作,以通过支付较低的劳动报酬赚取利润。而这与职业学校对企业需求的目标恰恰相反。职业学校需要企业提供的岗位应该是有技术含量、与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的技术岗位,从而帮助学生全面训练和掌握系统的技术。但是,企业不能够或者不愿意提供技术含量较高的岗位作为训练场所,更不愿意提供全套的技术岗位。原因有两方面:一是生产要求不允许。既然是作为训练场地,就可以肯定操作者是不熟练的人员,让这样的人员占据与企业生产至关重要的关键技术岗位,具有很大的风险,企业是不愿意承担这样的风险的。二是从企业作为竞争者的利益考虑,企业不愿意为一个非企业员工培养关键技能。因为即使是企业正式员工,培养员工的关键能力也需要进行忠诚度的考量,以保证这些能力不被员工带到竞争对手的企业。(三)企业难以提供高素质、高技术的指导人员就教学内容而言,从逻辑上说,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内容都应该是在就业后能够有用、对就业有帮助的内容。而这些内容,很大一部分只有在企业内的、充分了解企业岗位情况的人员才能充分、全面地掌握。这些人员应成为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的必要补充。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