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5
2/5
3/5
4/5
5/5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读写结合在教学中的实践]著名特级教师丁有宽老师认为“读和写是个互逆的过程。读是理解吸收,写是理解表达。有理解地吸收,才会有理解性地表达,反之,表达能力强了,又促进理解吸收能力的提高。”由此可见读和写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就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除了要进行词句训练,理解重点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领会表达方法,还应加强训练学生理解、运用文章的表达方法。也就是说,阅读教学本身就应该包括写作教学的因素,读写要密切结合起来。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做法:一、关注言语形式,读写有机结合教材都是精选的名家名篇,文质兼美,其精彩的词句,独特的表达方法,匠心独运的篇章结构等都是学生学习最好的典范。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个性的“言语形式”,还应结合文本言语形式的特点,年段目标以及学生水平,设计各种读写结合的训练,使学生能灵活运用“言语形式”。(一)对精彩词句的创造性运用例如,三年级下册《买木雕的少年》这篇课文,四字词语较多,如“名不虚传、游人如织、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构思新奇、栩栩如生……”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基础上,我让学生选择其中3个以上的词语写话。几分钟后,大部分学生都能写出来。其中一个学生这样写:北京路步行街真是羊城名不虚传的商业旅游胜地,这里游人如织,各式各样的商品琳琅满目,美味小吃应有尽有,让你回味无穷。街上的雕塑更是构思新奇,栩栩如生,体现着广州的西关风情。像这样的语言训练,孩子们不但学习了词语,还积极思考,灵活地运用词语去反映他们的生活,学习的积极性很高,也达到训练学生表达能力的目的。(二)对典型句式的仿写教材中不乏表达准确,描述生动形象的典型句式,我们教师既要善于捕捉,着意引导,还要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如五年级下册的《桥》,语言凝练而传神,作者描在描写人物和环境时,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表现力。如,“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他像一座山。”“老汉凶得像只豹子。”这几句话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生动形象,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等拟人句,则把洪水凶猛、肆虐的魔鬼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像这些精彩句式要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还要让他们在描写事物特点时在句式表达上也能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练笔前,我提供一般句式如“战士们冲了上去。”“她有一双明亮的眼睛。”等要求学生改写比喻句,把“海底的动物常常发出声音。”等句子改成拟人句。这样的练笔学生完成起来并不困难,在以后的习作中还能加以运用,语言更优美。(三)对段落、篇章结构的仿写小学语文教材中最常用的构段法有并列、总分、概括与具体等。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教材为例,《赵州桥》、《秋天的雨》、《风筝》等十来篇课文里都有非常典型的总分结构段。对于这些典型段落,我们要精心选择让学生进行仿写训练。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第五自然段,作者就是采用了先总后分的写法,学生赏读之后,我出示了这样的填空练习:春天的花园真是个迷人的世界!粉色的桃花(),紫色的牵牛花(),嫩黄色的迎春花(),洁白的茉莉花(),真是五彩缤纷,好看极了!“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通过设计这样的读写结合练习,学生从读到写,能有效地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能力结构。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特殊的言语形式,作为语文教师要对“言语形式”有敏感性,善于捕捉它们,把课文学习与写作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经常得到写作技巧训练,作文就不会感到那么难了。二、关注课文内容,读写有效链接读写结合点的设计,既可以从言语形式上迁移,也可以对内容进行迁移,依据文本特点进行改写、扩写、续写、缩写等。吕叔湘说:“改写,各种方式的改写,各种范围的改写,实在是作文的最好准备。”一些古诗隽永短小,令人回味,让学生把古诗扩写成故事不失为古诗教学的创新之举,同时还能训练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想象表达的能力。如五年级的《舟过安仁》、《牧童》等都是扩写的好材料,通过扩写能把古代儿童的生趣盎然的童年生活变成一幅幅鲜活的画面,刻在孩子们的脑海里。有些课文结束时意犹未尽,留有空白,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在后面续写,这对学生的理解也是一个考察。如学完《半截蜡烛》,我请学生发挥想象:半截蜡烛灭了以后,事情会怎样发展?选择其中的一个人物,抓住他们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来写一段话。又如三年级《孔子拜师》有这样一句话:“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