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7
2/7
3/7
4/7
5/7
6/7
7/7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几何概念的形成与空间观念的培养”教学解决策略 ——在“图形几何概念”教学中提升学生的空间观念 小学数学“图形几何概念”是构成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几何概念的复杂性、抽象性等特点而成为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的有效载体。小学生思维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如何依托几何概念教学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发展学生思维呢?下面我将以《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这节几何形体概念课为例,从课标要求、教材解读、教学策略的选择、评价四方面谈一下自己的认识和做法。 一、从课标要求明确空间观念提升的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对“空间观念”是这样阐述的:“空间观念主要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绘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由此可以看出,空间观念是图形几何概念中众多素养中的核心素养。 (一)《数学课程标准》中有关空间概念教学的课程目标: 1.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探索并了解一些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体验简单图形的运动过程。 2.在从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想象图形的运动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感受几何直观的作用。 (二)为了达成以上目标,《数学课程标准》中安排的课程内容: 1.结合实例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 2.知道平角与周角,了解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之间的大小关系。 3.结合生活情境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相交关系。 4.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圆的特征,知道扇形。 5.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6.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展开图。知道球体。 7.结合实例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 二、从教材编排明晰空间观念提升的途径。 《数学课程标准》描述了空间观念的主要表现,其中包括“能够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这是一个包括观察、想象、比较、综合、抽象分析,不断由低到高向前发展的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是建立在对周围环境直接感知基础上的、对空间与平面相互关系的理解和把握。 青岛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信息窗1《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是一节空间几何概念课,是在学生初步直观认识了圆柱,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和常见的立体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学阶段几何知识的最后一部分内容的起始课,是后面继续学习圆柱侧面积、表面积、体积的基础。 途径一:由“生活原型——抽象几何图形——具体实物” 教材情境窗呈现了许多圆柱、圆锥形状的冰淇淋包装盒,蕴含了圆柱和圆锥的生活原型。第一个红点:这些物体都是什么形状的?让学生通过观察,初步抽象圆柱、圆锥的几何形体,并列举常见的圆柱或圆锥形状的物体,充分发挥实物的直观作用,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由“生活原型——-抽象几何图形——具体实物”这样一个探究过程有利于形成圆柱、圆锥的的空间表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途径二:借助模型,以操作、观察、比较等方式探究特征。 第二个红点:圆柱和圆锥各有什么特点?通过对圆柱和圆锥模型的观察、操作和比较,更清晰地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发现并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教材要求我们教学时要让学生借助学具这一直观手段进一步丰富学生学生的感知,以操作活动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这些都有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 途径三:在练习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自主练习第3题是一道连线题。 要求学生在想象的基础上连线,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表面积做了铺垫。 自主练习第5题。 同样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的题目。要求借助想象,探究长方形、半圆形、梯形和三角形快速旋转时会形成下面的哪些图形?可以很好的丰富学生的空间想象力。然后让学生动手试一试。通过一系列的“想象—操作”活动,让学生经历由“面”到“体”转化,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和发展。 三、以有效的教学策略发展空间观念。 为了更好地使空间观念这一数学素养在教学实践中得到有效的落实,教学时,我通过采用直观教学、想象猜测等策略以便更好的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一)加强直观教学,形成直观表象。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可以说操作是儿童智力活动的源泉,是学生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是促进概念内化的过程。通过观察、操作等直观活动,学生才能获得丰富的直接经验,积累的相关感性认识,才便于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和推理建立数学概念,进而发展其空间观念。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