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4
2/4
3/4
4/4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北京大学温儒敏教授——谈谈中小学语文的备课 (辑录稿) 我看了一些中小学语文的备课,感觉有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备课缺少通盘考虑,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1、很少有老师想过,这一课在小学或者在初中,它的位置是怎样的。 2、有的老师,整个初中三年怎么安排教学也不一定心中有数,这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做法,限制了教学的视野。原因在于他们备课时候依据的资源是什么?(1)揣摩教材编写的意图,课后练习的安排。(2)主要看教学参考书,利用教学参考书具体的结论。(3)选择一些教案,镶嵌拼凑。这些做法不够!一篇文章什么位置,什么功能反映不清楚。一节课希望学生达到什么目的,什么程度是不清楚的。 3、现在的教材大多是以人文主题为单元,考虑的是选文,对语文内容构成目标怎么实现,具体到每一册,每一个单元,每一课怎么实施,教材注意不足,只在练习题上略微体现。 4、对阅读的要求比较笼统,怎么教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怎么教学生抓关键词呢?缺少明细的知识点,训练点。怎么样的方法没有教给学生。看不到序列的教学,看不到梯度的教学。 5、现在备课要怎么办呢?备课要依靠教材,但是不能只靠教材,对课文和练习做必要的调整和组合。不能完全依靠教师参考书,教师参考书,不能作为备课的主要依据和资料。 6、对小学初中整体的课程内容目标要有整体的把握,甚至某些方面要有量化的要求,知识内容和能力的点要落实到每一个学期,每一个单元,每一篇课文中。用叶老先生的话来说:一课一得。 7、教师备课要有大视野,在大视野中确定一课的目标。 8、青年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关注课程标准,特别是其中的第二部分,总体目标,另外还有学段目标。每位老师都要认真研读课标,这样备课才有通盘的考虑,总体的把握。 9、初中有的老师备课,不看课程标准,只看考试大纲了,考试大纲的源头在课标,不能本末倒置了。 10、备课的时候,需要转换,怎么将课程标准结合学校,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把课程标准具体到每一课当中。课程标准怎么转化,这个工作很重要。 11、我建议老师们根据课程标准梳理一下知识的点,能力的点,看能不能落实到每一个单元,每一课,有个螺旋的方式,有个梯度递进。我们组织出一个序列的渐进的线索。我们要细致一点,实在一点。 12、我建议学校的语文教研组,把这种知识能力点分解出来,分布落实到各个单元,每一课当中, 第二个问题:老师对文本缺少细读和研究,过分依靠现成的课例和教案,在教什么方面比较随意。 1、从网上抄下来的优秀教案,不一定成功,因为学情不一样。要根据学情出发,选择教案。 2、要和自己的风格和个性相结合,不能依葫芦画瓢。 3、备课背得好,不能只有技巧,没有感觉。 4、老师自己要先读课文,自己首先要看文章受到感动。 5、老师备课,即使是自己最熟悉的课,也不要“轻车熟路”,也要回过头来再读课文。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不要人云亦云,才会有新的感受。 6、怎么解读文章,价值多元,解决在于自己去读,去感觉,要相信自己。要有自己的感觉体验和理解。 第三个问题:备课遍地开花,重点不突出,没有明确交给方法。 1、我心目中好的备课,第一集中,第二具体。 第四个问题:不要程序太多,安排学生的阅读太少。 1、程序肯定要有,但不是每一课都要这样。 2、现代语文教学与古代国文教学不一样,古代是一本一本学,现代是一课一课学,却带来一个问题,道理讲得太多,读得太少不行。 3、现在很多课,要么朗读,要么讨论,学生自己的读,很少见了。 4、文体不同,内容不同,可以设计不同的程序,应该要减少程序,增加学生自己的读,尤其是默读。 5、既要有书声琅琅,也要有安静读书。 6、不要把语文课上得好看,要上有感觉的课。 7、重点围绕读什么,怎么读来进行,讨论可以,但不要组织得太多,更不能放任,教师的组织引导是必要的,要引导学生对课文的基本理解。 8、不要去寻找作者的言意,容易限制学生的思维,也不要教学程序的标新立异,还是应该有基本理解,最终落实在阅读能力这四个字。 9、语文教学不同于文学批评,不要把文学批评轻易移植到我们的语文教学中来。 10、阅读教学的放开应该有度,要对学生的阅读体验感受加以提升,要有基本的理解。 11、阅读教学就是指导学生的阅读。语文教学中的阅读与一般的阅读是有些不同的。 12、学生的阅读区别于成人的一般的阅读。学生阅读是一种不完全的自由阅读。 第五个问题:滥用多媒体。 1、很多语文课声光电搞得太复杂,这叫舍本逐末。不赞成语文教学过分依赖多媒体。 2、阅读教学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直接的阅读来完成,过分依赖媒体中介,会破坏语感,想象力。 3、多媒体运用必须适度,小学低年级用一点有好处,高年级,中学尽量少用。 4、情境教学法不要理解为就是利用多媒体制造情境。 5、我们的课文,本来语言就很美,声光电复杂反而干扰了这种语言美。 目前教师备课的主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