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考福建理综物理卷篇一:2017年高考物理模拟试卷(含答案)2017年高考物理模拟试卷(含答案)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质量为2.5吨的货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其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由此图无法求出下列哪个量()A.0~10s内货车的平均速度B.10~15s内货车所受的阻力C.15~25s内货车的加速度D.0~25s内合力对货车做的总功15、如图所示,将两个质量均为m的小球a、b用细线相连悬挂于O点,用力F拉小球a,使整个装置处于平衡状态,且悬线O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30°,则F的大小()A.不可能为mgB.可能为mgC.可能为mgD.不可能为16.如图所示,在1687年的自然的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牛顿设想,当把物体抛出速度很大时,物体就不会落回地面。已知地球的半径为R,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半径为n2R,周期为T,不计空气阻力,为实现牛顿设想,抛出的速度至少为()17.如图所示电阻R、电容C与一线圈L2连成闭合电路,电源与滑动变阻器及线圈L1构成回路,线圈L1在线圈L2的正上方,当开关闭合的瞬间,流过R的电流方向和电容器极板的带电情况是()A.从a到b,上极板带正电B.从a到b,下极板带正电C.从b到a,上极板带正电D.从b到a,下极板带正电18.2011年7月28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顺利完成海上试验第三次下水任务,此次最大下潜深度为5188米,并进行了坐底、海底照相、声学测量、取样等多项科学考察任务,圆满完成了科考和科学试验任务.若“蛟龙号”的全部质量为m,下潜过程可分为以加速度a加速、匀速、以加速度a减速三个过程,在下潜过程中潜水器并没有开启自身的动力,靠其他机械用一根竖直的钢丝绳挂住它的上方帮助其下潜,水的浮力始终为F,不计水的摩擦力,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有()A.减速过程中“蛟龙号”重力所做的功小于其重力势能的减少量B.减速过程中“蛟龙号”机械能的减少量等于其克服钢丝绳拉力所做的功C.减速过程中钢丝绳的拉力为F1=m(g+a)-FD.减速过程中钢丝绳的拉力为F1=m(g+a)+F19.如图所示,在等量异种电荷形成的电场中,有一正方形ABCD,对角线AC与两点电荷连线重合,两对角线交点O恰为电荷连线的中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点的电场强度等于B点的电场强度B.B、D两点的电场强度及电势均相同C.一电子由B点沿B→C→D路径移至D点,电势能先增大后减小D.一电子由C点沿C→O→A路径移至A点,电场力对其先做负功后做正功20.如图所示,图线a是线圈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时所产生的正弦式交流电的图象,当调整线圈转速后,所产生的正弦式交流电的图象如图线b所示,以下关于这两个正弦式交流电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图中t=0时刻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均为零B.线圈先后两次转速之比为3:2C.交流电a的瞬时值表达式为u=10sin5πt(V)D.交流电b的最大值为5V21.如图所示,在第二象限中有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为E,在第一象限内存在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有一重力不计的带电粒子以垂直于x轴的速度v0=10m/s从x轴上的P点进入匀强电场,恰好与y轴成45°角射出电场,再经过一段时间又恰好垂直于x轴进入第四象限.已知OP之间的距离为d=0.5m,则带电粒子()A.带负电荷B.在电场中运动的时间为0.1s23πC.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2mD.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为40s第II卷二、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33题~第40题为选做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23.(9分)测量小物块Q与平板P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AB是半径足够大的光滑四分之一圆弧轨道,与水平固定放置的P板的上表面BC在B点相切,C点在水平地面的垂直投影为C′。重力加速度为g。实验步骤如下:①用天平称出物块Q的质量m;②测量出轨道AB的半径R、BC的长度L和CC??的长度h;③将物块Q在A点从静止释放,在物块Q落地处标记其落点D;④重复步骤③,共做10次;⑤将10个落地点用一个尽量小的圆围住,用米尺测量圆心到C′的距离s。(1)用实验中的测量量表示:(Ⅰ)物块Q到达B点时的动能EKB=;(Ⅱ)物块Q到达C点时的动能Ekc=;(Ⅲ)在物块Q从B运动到C的过程中,物块Q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f=;(Ⅳ)物块Q与平板P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2)回答下列问题:(i)实验步骤④⑤的目的是。(ii)已知实验测得的μ值比实际值偏大,其原因除了实验中测量的误差之外,其它的可能是。(写出一个可能的原因即可)。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