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学困生的转化策略研究中期报告(范文模版)第一篇:学困生的转化策略研究中期报告(范文模版)学困生的转化策略研究中期报告一、问题的提出“学困生”问题是每一个实施义务教育国家普遍存在的问题,一般认为这类学生大约占全部学龄儿童的8%—10%,如此庞大的一个群体,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者的目光,因此,对“学困生”的研究也在逐步深入。如何有针对性地引导“学困生”进行有效学习,促其转化,已成为我们急需研究与解决的问题。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和弱势智力领域,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对于学生的错误,我们应该树立“对症下药”的教育观。因此,要充分了解学生错误的原因,才能事实求是将分层教学和因材施教扎实落到实处。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一直以来,学生难免会遇到困难,出现疲劳、放松的时候,若不懂得及时补救,就会错过某些知识点的学习,从而造成知识的不连贯,给后面的学习带来困难。久而久之,不懂的内容越积越多,学生就会产生厌学情绪,形成学困生。二、实践开展本课题的研究主要通过调查分析当前学困生的现状和转化学困生的个案的实践研究。为此,我们作了以下积极地探索和努力地实践。笔者经过调查分析,认为学困生存在以下问题,概括而言是:“忙忙碌碌、面广量多、一错再错、半途而废”。1、忙忙碌碌学困生因知识基础和能力的有限,在学习上有的忙忙碌碌主要表现在他们为了应付老师、家长或者班干部的检查,要“想方设法”甚至是“不择手段”的采取一些措施。他们学习不用心、不动脑,随便乱写,胡拼乱凑。所以就出现抄袭现象,很多孩子都有这种劣习“一劳永逸”,失去了错题本的作用。拒做作业,是学困生的也很常用的一招。2、面广量多由于学困生在课堂中不能很好的理清知识,没有形成知识系统,一般的基础作业对学困生都存有较大的难度,更别说是发展题目了,再加上他们还没有具备很好的审题、思考、分析、检查的能力。同时因为错题数量繁多,所以课外增加学习时间,产生厌学情绪。3、一错再错一错再错指得是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能力或态度不端正,他们不把纠错当作一回事,一些学困生连错在哪里都不清楚,到要完成时随意摘录,随意订正,缺乏反思,心不在焉,造成一错再错,不知如何订正.4、半途而废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学困生在建立错题本方面是低效、无效的,错题在学困生的身上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甚至是负担。因此学困生建立错题本身,被动机械,老师没有要求或不检查就不完成,造成学生浮躁、马虎等等不良的习气,最终导致他们半途而废。三转化学困生的对策探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心鼓舞的心情,学生就成为学生的负担。”我们为了让学生有学习的主动性,采取了以下方法:1、开设《敢问错在何方》活动课。现在许多学生,不敢正视错误。做得好的习题,考得好的卷子,他们认真保存,偶尔还翻出来自我陶醉一番。对做得不好的习题本或不及格的考卷,可能“两爪子”就撕掉,以免“丢人现眼”。所以我们还有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错误观。错误面前人人平等,无论是自己的还是他人的错误,都要让孩子们学会正确面对。活动课的流程如下:首先提问:同学们,从一年级到现在有没有谁考试都考100分的,请举手。启发学生思考,从而感悟错误的普遍性。然后讲数学家、科学家对待错误的故事,如《科学家与错误》、《谬误大观》、《数学大师的创造与失误》、《败经》,帮助学生认识到“人生自古谁无错”。第三、讲述老师犯错误的故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老师也会犯错,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第四,还搜集了大量的格言警句,引用名人名言。如:“错误是真理的邻居,因为他欺骗了我们。”(泰戈尔)等引导学生看到错误的价值,帮助学生认识到关键是要吃一堑,长一智,让错误的价值最大化,不再重犯这样的错误。第五、师生探讨什么是正真聪明的人?在课堂中讨论什么是正真聪明的,引发学生的探讨,学生的观点,专家的观点,其中还有一种这样的观点(课件出示):第一,聪明人会认识自己的错误第二,聪明人会改正自己的错误,第三,聪明人不会犯同样的错误。最聪明的人是不重复犯别人的错误。所以只要我们正视,就会成为成功之母。我们建立错题档案,正是为了防止再犯同样的错误,在同一个地方摔两次跤。只有树立了这样的认识,学生才能自觉地、主动地搜集整理错题,才能经常对这些问题进行反思,从而不断进步。2、结对帮扶法。即有学困生和优秀生结成对子,让优秀生帮助学困生进步,共同提高。四、化隐为显,内化习惯,实现知行的统一。是著名教育家曼恩说的:“习惯仿佛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根据美国心理学家拉施里的动物记忆实验研究,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一种行为重复21天就会变为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