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9
2/9
3/9
4/9
5/9
6/9
7/9
8/9
9/9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管理与探索赵秋(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23)摘要: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和重要标志,本文以我院示范建设以来所做工作为基础,对于专业建设情况做了深入的调研与研究,在分析了具体管理制度的做法及路径的基础上,试图提出如何加强高职院校重点专业建设的思路与举措。关键词:专业建设;成效;举措一、专业调整及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2006年我院将原有的近80个专业(方向),整合形成了21个专业群;后面几年又根据每年的专业就业调研与招生专业的调整对专业群进行微调,但基本保持20个左右的专业群、70个专业(方向)的结构模式;到了2010年,学校根据市场需求以及校内专业群与专业带头人聘任的要求又进一步梳理了专业群,保留了部分面向同类行业职业技术领域岗位群的专业群,并拆分出来部分独立的专业,以专业群和专业共存的方式设置学校的专业布局;2011年根据专业与产业链对接的原则,梳理为17个专业群,47个专业,74个专业方向。2008年结合国家示范建设要求,在2006版人才培养方案完成一个周期教学改革与建设的基础上,形成了2008版人才培养方案;经过又一轮实施以后,在2011年又制订了更加实用和操作性更强的2011版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完成了课程标准、课程整体设计、单元设计;在2012年,各院系根据专业群建设模式结合2012年学分制管理制度,又制订和完善了2012版的人才培养方案。二、专业建设的成效在重点专业建设方面,这些年,除了5个国家示范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软件技术、国际贸易实务)建设外,我院还高度重视省级品牌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及特色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商务英语、应用电子技术、国际贸易实务、数控技术、物流管理、软件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动漫设计与制作)的建设工作,为此,教务处和人事处共同制定了国家省校三级重点专业推举遴选办法、专业负责人选聘、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等制度,使得建设的目标、思路、计划和任务落实到相关二级院系及负责人,并且与财务处共同制定专业建设所需的资金的配套及使用管理规定,从人、财、物几方面提供了保证。经过几年建设,省级品牌专业、特色专业的各项建设工作均取得了较好成绩,带动学校专业建设整体水平的全面提升等方面效果明显。2012年又申报成功了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群、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群、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群共4个省重点专业群。三、专业建设的举措1.进一步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①确定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加强调研工作,以近三年学生就业岗位的数据为基础,结合长三角及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及学生就业岗位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同时认真听取行业企业专家的意见,对各个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基本服务面向予以更加清晰准确的定位,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为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奠定良好基础。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工学交替制度和学生顶岗实习制度;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利用政策吸引行业内知名企业及技术型小企业与学校联合办学,聘请行业企业管理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探索校中厂、厂中校及企业“订单”式培养机制。③实施学分制。江苏省许多高等职业院校均已经实行了学分制,这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体现了能力本位的思想,突出职业教育快速反映市场变化特色。而根据专业技能要求,建立与学分制相衔接的课程体系是推行学分制的根本保证。这样就能够体现人才培养规格的多样性、开设课程的多样性、教学进度的灵活性、专业的交融性等特点。同时要建立与学分制相适应的教学运行制度,加大学生选修课比重,建立弹性学习制度;通过进一步推进选课制与学分制改革,积极而稳妥的扩大学生自由选择专业、课程的范围,营造有利于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环境。④构建递进培养学生能力的实训体系。高职教育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一般适宜采取“分层培养、层层递进、逐步提高”的形式,探索“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训练、专业基础技能训练、专业综合技能训练和生产性实训等一系列“递进式”校内实训模式,是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效途径。2.深化课程内容,推进符合各个高职院校学情的教学方法使用。特别要加大专业课程改革的力度,将职业标准、用人单位对于高职学生的素质及专业实际要求融入课程教学,投入人力财力建设每个专业的若干门核心精品资源共享课。在建设中一定要让教师和学生使用,形成边建设边使用、边使用边建设的良好局面,在建设的过程中加强过程监控、年度检查制度,注重实效。针对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化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与创新,充分利用项目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小组讨论教学法等切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