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基于期望价值理论的动机相关性因素实证研究基于期望价值理论的动机相关性因素实证研究收稿日期:2013-03-02基金项目:国家文化教指委课题“职校生英语学习心理因素探究”(WJ125YB063)作者简介:崔文尖(1955-),男,山东泰安人,副教授,主要主要从事语言学、教学法研究。崔文尖(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学院,广东珠海519090)摘要:动机是决定成就最根本的内在因素。根据期望价值理论,从态度和信心两个方面来考察动机,通过研究在校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业成就,发现:(1)信心,态度、学业成绩均存在性别差异,女生显著好于男生,因而动机强于男生;(2)学业成绩与动机呈正相关,因而女生学业成绩进步快于男生;(3)在诸多影响英语学业成绩的因素中,影响最大的是信心和态度;(4)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动机没有实质性影响;研究数据证实期望价值理论对动机的描述符合实际。关键词:动机;学习态度;效价;学习信心;期望值;期望公式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884(2013)04-0053-03动机是促使人采取行动的内驱力。人们很早便开始研究自己的行为动机,历史上因此产生过许多理论。最早有过詹姆士、弗洛伊德的本能主义动机理论,将动机归结为人的本能。之后出现了巴浦洛夫的S—R(刺激-反应)理论,把一切行为归结为外界对人体某个器官的刺激所引发的反应。Skinner将这种反应总结为四种模式:强化、负强化,惩罚和消除,曾经深刻地影响了动机研究。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兴起的、马斯洛、加德纳等的人本主义动机观则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研究人的行为动机,强调从价值观、潜能、需求等内在因素上来观察人的行为。他们提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有意义的,都是受需求所控制的;而人的需求是分层次的,只有在下一级需求得到满足后,产生对上一级需求的追逐才会有行动的内驱力,这就是动机。Keller(1985)更是直接指出:动机就是“人们为了获得或避免某种经历,达到某个目的所做出的抉择,并为此所付出的努力程度。”这个需求理论对人的行为具有较好的解释力,曾产生过广泛的影响。但它的不足亦显而易见:过于简单,无法解释为什么同样的需求会产生不同的动机和动机强度。于是,期望价值理论诞生了。一期望价值理论概述早期的期望价值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阿特金森(Atkinson)(1964)提出。与以往把人的行为动机简单归于需求单个因素不同,他将成就行为分成成就驱力、成功预期和诱因价值三个因素;成就驱力分为追求成功动机(Mach)和避免失败动机(Maf);他用成功预期(Ps)和失败预期(pf)来定义预期;而诱因价值则被定义为成功诱因(Is)和失败诱因(If),这样便有以下数学关系式:Mach=(MasXPsXIs)-(MafXPfXIf)3很显然,成功诱因(Is)=1—Pf,失败诱因(If)=1—Ps,由此可以导出:任务难度越大,成功几率越低,成功诱因价值就越高;任务难度越小,成功几率越高,成功诱因价值就越低。但是早期理论的不足是过于强调内部因素的激发,忽视了环境因素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是期望价值理论最活跃的时期,与此时兴起的认知科学不谋而合。围绕阿特金森的理论,出现了许多新拓展,最有名的就是Vroom(1964),Eccles(1998)的研究,创立了现代期望价值理论。与早期理论的心灵主义特点不同,他们将环境影响的因素包括进来,认为个体对任务的知觉以及对以往行动结果的认知不仅取决于本身的认知水平,而且取决于行为、信念、文化、环境、价值的影响。而价值是对什么值得拥有、一系列稳定的整体的信念,这种信念来源于社会公认的标准和个人的心理需求以及自我知觉,明显带有认知科学的烙印。Vroom(1964)从认知角度解释动机就是行为的目的,是一系列的预期、判断、选择和朝着目标前进的行为。人们有了需求,并且有可能满足这种需求时,便产生了期望。它是人们根据以往经验、自己的能力以及社会信念,在一定时间内能希望达到的目标或满足需求的心理活动。因此期望理论最关心的就是两个问题:(1)期望是什么,实现的可能性有多大;(2)目标具有什么样的价值。动机必须要与付出的努力,努力所带来的表现以及最终获得的结果放在一起考察才有意义。期望本身就是尚未实现的目标,反过来对行为又产生激励,这种激励等于效价(目标价值)valence与期望值(实现目标的可能性)expectancy的乘积,这就是著名的期望公式:M(动机)=V(效价)×E(期望值)可见行为动机的强度(M)由目标价值的大小(V)与期望值(E)的高低所决定。而效价(目标价值)又是由个人价值取向、人生态度、主观需求、个性特征和社会价值来决定的。Lewin(1951)认为它是“特定目标的心理价值”;但Vroom(1964)认为它只是“朝着特定结果的情感取向,”后者似乎更加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