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的数量特征——第2课时.doc
仙人****88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相关资料
种群的数量特征——第2课时.doc
种群的数量变化——第2课时原目标1、说明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2、通过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3、用数学模型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4、关注人类活动对种群变化的影响改进后目标一、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概述种群数量变化的类型和机制。2.能力目标尝试建立种群增长的数量模型、运用数学模型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3.情感目标关注濒危动物的保护。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尝试建立在实验条件下种群增长的简单数学模型,并据此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2.教学难点怎样确定种群的增长模型,构建出数学模型。
第1、2节-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48张PPT).ppt
2.出生率和死亡率: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死亡)的个体数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提示:性别比例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进而影响种群密度。2.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3.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解析解析 4.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一般呈现出“S”型曲线的走势,在此增长趋势中 () (3)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最终使害虫种群年龄组成变为三图中类型。 素,年龄组成与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2)外因:食物和空间、天敌、气候、疾病等,这些外部因素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
第1、2节-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48张PPT).ppt
2.出生率和死亡率: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死亡)的个体数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提示:性别比例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进而影响种群密度。2.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3.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解析解析 4.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一般呈现出“S”型曲线的走势,在此增长趋势中 () (3)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最终使害虫种群年龄组成变为三图中类型。 素,年龄组成与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2)外因:食物和空间、天敌、气候、疾病等,这些外部因素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
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ppt
一、种群的特征种群密度调查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③计数时(取上不取下,取左不取右)。分类计划生育政策、利用性外激素诱捕雄蛾都能控制种群密度,两者分别通过什么来控制种群密度的?答案:出生率和性别比例二、种群数量的变化1.研究方法构建数学模型的步骤: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___________。2.“J”型曲线(1)条件:理想环境。项目项目2.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在生产中的应用注意事项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P184考点三
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ppt
1、描述种群的概念和种群的特征,()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其他特征与它的关系是?年龄组成的三种类型为?有什么特征?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有?2、种群数量变化有?增长的J型曲线有什么特征?需要什么样的条件?S型曲线有什么特征?其中增长率最大值出现在什么时候?分析相关曲线。3、复习实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种群数量的变化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种群的年龄组成图种群的年龄组成图种群数量变化内容:(1)种群增长率=(本次总数-上次总数)/上次总数。如某种群现有数量为a,一年后,该种群数为b,那么该种群在当年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