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_2.docx
小寄****淑k
亲,该文档总共100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相关资料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2.doc
用心爱心专心《寡人之于国也》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2.能归纳“数、发、直、兵、胜”多义词的义项掌握“或……或……”“直……耳是……也”“是何异于……”几个句式的特点。3.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教学重点:多义词义项的归纳和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解。教学难点:课文中“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的理解。课时安排: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简介孟子及孟子思想熟读课文。一、导语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成为后世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_2.docx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寡人之于国也》教案(精选1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寡人之于国也》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寡人之于国也》教案1教学目的一、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二、理解文言常用词语和句式。三、通过朗读体会孟子长于雄辩的语言特色。教学过程:一、导人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我们经常“孔孟”并称,初中时,我们学习过《〈孟子〉二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 (2).doc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执教者:敖汉旗新惠中学张冬华教学目标:1.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2.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和句式。3.反复朗读课文体会孟子长于雄辩的语言特色,背诵全文。教学重点: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背诵全文。教学难点:学习文中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请学生回忆初中学过的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师生共同背诵。这篇文章中“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成为后世广泛引用的名言警句,其中的“道”就是仁政。今天我们来学习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_2.docx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人教版《寡人之于国也》教案导语:《寡人之于国也》体现了孟子利民保民的积极思想,以下是该课文的教学设计,欢迎参考!【教学目标】1、知识教育目标:⑴学习本文比喻鲜明,善用排比,对偶,增强文章气势的特点。⑵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的语言现象,及一词多义的准确运用。2、能力训练目标:⑴学习巧用比喻释疑的方法,提高论辩能力。⑵提高掌握古汉语常识的能力。3、德育渗透目标:⑴理解孟子主张行仁政,重视民心的向背,利民保民的积极思想。⑵对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进行探讨。【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_2.docx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寡人之于国也》教案(1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寡人之于国也》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寡人之于国也》教案1教学重点:1、落实相关文言虚实词,翻译课文2、学习孟子善用比喻说理,气势充沛的论辩方法。教学难点:孟子“仁政”思想具有的时代意义。解决办法:1、学生自学质疑、讨论答疑2、对课文第三部分阐述实行“王道”的七种措施的正确理解。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