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混凝土结构裂缝类型、产生原因和防止措施本文来自:网络转载一、裂缝是混凝土不可避免的缺陷我国著名工程结构裂缝控制专家王铁梦教授在其专著《工程结构裂缝控制》一书中指出:“近代科学关于混凝土强度的细观研究以及大量工程实践所提供的经验都说明,结构物的裂缝是不可避免的,裂缝是一种人们可以接受的材料特征,如对建筑物抗裂要求过严,必将付出巨大的经济代价;科学的要求应是将其有害程度控制在允许范围内”。混凝土裂缝是不可避免的,关键在于控制裂缝的宽度与深度。混凝土是一种多相非均匀的脆性材料。混凝土出现宏观裂缝的原因是多种多样,通常是因混凝土发生体积变化时受到约束,或因受到苛载作用时,在混凝土内引起过大拉应力(或拉应变)而产生裂缝。混凝土的微观裂缝则为一般混凝土秘固有,因为混凝土组成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并不一致,水泥石的干缩值较大,而骨料的干缩值很小;水泥石的热膨胀系数较大,而骨料的较难较小。因此混凝土中骨料限制了水泥石的自由收缩,这种约束等作用使混凝土内部从硬化开始就在骨料与水泥浆体的粘结面上出现了微裂缝,但是这些微裂缝在不大的外力或变形作用下是稳定的;当外力或变形较大时,这些粘结面上出现的微裂缝就会发展;当外力或变形作用更大时,微裂缝就会扩展穿过硬化后水泥石,逐渐发那展成可见的宏观裂缝。采用泵送的混凝土,为了保证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可泵性,必须增大混凝土的砂率,并普遍应用外加剂和掺合料,对于强度等级低的混凝土,还需增加胶凝材料用量。这些改善泵送性能的措施或材料之间的相溶性不好时,造成了混凝土收缩的增大,使混凝土的收缩率从过去的0.04%--0.06%,增加到0.06%--0.08%,从而使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几率大大增加。二、裂缝的类型(指肉眼可见的裂缝,而不是微观裂缝)根据开裂深度:表面的、贯穿的根据结构物表面形状:网状、爆裂状、不规则短裂、纵向、横向、斜裂根据发展情况:稳定的、不稳定的、能愈合的、不能愈合的根据产生的时间:硬化前的塑性裂缝、硬化后的裂缝根据产生的原因:苛载、变形(因不均匀沉降、温度变化、湿度变异、膨胀、收缩、徐变等原因引起的裂缝)变形裂缝一般不影响承载力,但却存在着防水问题。根据工程调查,由裂缝引起的各种不利后果中,渗漏水占60%。水分子的直径约为0.3*10的-6方毫米,可穿过任何肉眼可见的裂缝,工程实践表明,裂缝宽0.2mm,开始渗水量5L/h,一年后只有10mL/h,这说明裂缝逐渐自愈。三、有害裂缝与无害裂缝裂缝的大小主要用表面宽度来表示。宽度大于0.05mm的裂缝能用肉眼觉察,叫做可见裂缝(宏观裂缝),而小于0.05mm的裂缝叫做不可见裂缝(微观裂缝)。不可见裂缝一般都是无害裂缝。多数轻微细小的宏观裂缝对工程结构的承载能力、使用功能和耐久性不会有大的影响,只是影响结构的外观,引起对工程质量的疑虑,对这些裂缝称为无害裂缝;当裂缝已影响到或可能发展到影响结构性能、使用功能或耐久性时称为有害裂缝。宽度为0.1--0.2mm的裂缝,开始时有些渗漏,水通过裂缝同水泥中的未水化颗粒反应,新形成氢氧化钙和C-S-H凝胶,经一段时间裂缝就会自愈不渗了。有的裂缝在压应力作用下闭合了;有的裂缝在周期性温差和周期性反复苛载作用下产生周期性的扩展和闭合,称为裂缝的运动,但这是稳定的运动。有的裂缝产生不稳定的扩展,视其扩展部位,应考虑加固措施。判断裂缝有害或者无害,首先视其是否有害结构耐久性,其次是是否影响使用功能(如防水、防潮)。例如地下和水下工程,小于0.2mm裂缝视为无害裂缝,做简单表面封闭即可,再做柔性防水层就更保险了。楼面裂缝0.3--0.4mm,不危及结构安全,视为无害裂缝,可不作处理。对于受力的梁、柱,涉及结构安全,裂缝要妥当处理。四、裂缝产生的原因1、与结构设计及受力苛载有关的:(1)超过设计苛载范围或设计未考虑到的作用;(2)地震、台风作用等;(3)构件断面尺寸不足、钢筋用量不足、配置位置不当;(4)结构物的沉降差异;(5)次应力作用;(6)对温度应力和混凝土收缩应力估计不足。2、与使用及环境条件有关的(1)环境温度、湿度变化;(2)结构构件各区域温度、湿度差异过大;(3)冻融、冻胀;(4)内部钢筋锈蚀;(5)火灾或表面遭受高温;(6)酸、碱、盐类的化学作用;(7)冲击、振动影响。3、与材料性质和配合比有关的(1)水泥非正常凝结(受潮水泥、水泥温度过高);(2)水泥非正常膨胀(游离CaO、游离MgO、含要、碱量过高);(3)水泥的水化热;(4)骨料含泥量过大、级配不良或使用了碱性骨料或风化岩石;(5)混凝土收缩;(6)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水泥用量过大、用水量大、水胶比大、砂率大等);(7)选用的水泥、外加剂、掺合料不当或匹配不当;(8)外加剂、硅灰等掺合料掺量过大。4、与施工有关的(1)拌合不均匀(特别是掺用掺合料的混凝土),搅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