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2
2/2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初中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方法 芭蕉九年制学校王升波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如何引起学生的兴趣,好奇或者产生困惑是教学情境创设的出发点。根据新的课程特点,我们要努力创设引起学生问题的情境;引起学生乐于合作探究的情境;引起学生发挥自身优势个性展示情境;引起学生联想与想象的情境。教者要充分利用教室特点,利用教具及教学内容,并努力挖掘自身对于创设教学情境的优势,使自己不仅具有饱满的情感,而且具有创设令人愉悦情境的艺术,创设过程中更不为自己的不良情绪所影响。通过师生交流,优化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关注乐于体验教学的氛围。下面结合实例,谈谈数学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的一些方法。 1、运用导入创设情境 课堂教学导入,犹如乐曲中的"引子",戏曲中的"序幕",起着酝酿情绪,集中注意力,渗透主题和带人情景的作用。 例:教学“正数与负数”时,我采用了这样的导入语:东坡佳句“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阴与晴、圆与缺、悲与欢、离与合,都描绘了自然世界、人类生活截然相反的真实状态,这些矛盾的东西融为一体,营造出了和谐而真实的氛围。在数学世界里,一对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也是这个大家庭里的成员,它们彼此矛盾而又和平相处,为数学世界增添了无穷的魅力。教师以古诗句作为开场白,学生的兴奋点一下子转移到数学课堂上来,很自然地进入问题情境。 2、运用概念产生创设情境 利用概念提供实际背景,创设愉悦情境,激起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宽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最主要的推动力。在教学过程的"关节点"上,教师凭借一两句"穿针引线"的话,即可使整个教学过程衔接起来,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3、运用类比创设情境 学生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生活,认知最牢*和最根深蒂固的部分就是生活中经常接触和经常用的知识,有些已经进入了他们的潜意识。如果教学中能和学生的这些知识做类比,那么将是非常受学生欢迎的,一旦接受也会被学生牢牢的掌握。而现代的教学手段很容易让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再现或模拟于课堂之上。 例如:我在平面图形的教学中设计了如下情景:“你从两个合页、一把锁就能把门锁住的事实中,看到什么问题?将锁锁在任意地方都可以吗?”由此使学生了解到平面的概念,以及不共线的三点确定一个平面的基本原理。并由此引申,自行车是怎么停放的?你见过的凳子最少有几条腿?郊游时见过农家小院的篱笆门是怎样用木条固定在一个平面上的?学生可以自己作出概括,最后师生共同得出定理,悟出数学问题的实质,实现学生新的认知结构的形成。 4、设计实验,创设实践操作的问题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作为学习过程中智力活动的核心,一般要经过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三个发展阶段。动作思维是一种初级的、基本的思维方式,可以促进其他两种思维的快速发展,而实验就是强调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动脑去制作,设计,发现,通过探讨,归纳,总结,从而发现规律。 例“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教学情境设计。 教师展示各种各样的精美包装盒,让学生说出它们分别是什么立体图形。 提出任务:班级元旦联欢会要悬挂色彩缤纷的小装饰,其中需要各种各样的小立体图形,我们每位同学都要参与制作,并进行评比,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一些立体图形的模型是怎样制作的。(学生通过讨论、自由发表看法得出:只要把这些包装盒按一定方法剪开,观察其平面展开图,然后剪裁纸张,折叠围成即可。) 教师抓住包装盒制作这一素材,不但一下子就引起了学生的高度关注和兴趣,而且渗透了研究立体图形先要研究它的平面展开图这一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教学就沿着有关问题的解决展开,学生怀着极大的热情主动探究、讨论、合作,整节课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5、运用问题延伸创设情境 解决问题和一个人的知识水平、认知结构等有关。作为教师,如果能贴切的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结构,并适当的发展他,不仅能够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能够深化这种结构,使学生学习如何学习、并且大胆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例如:在初中几何中有这样一道题,在等腰三角形ABC中,顶角A=30º,又CT平分∠ACB,求∠ATC的度数。 这是一道基本题考察了学生等腰三角形、角平分线以及三角形内角和的概念。如果仅仅让学生解决这道问题,教学就有些平淡了,如果在解决了这道问题之后,再向深处挖掘,进一步深化学生认知结构,将是非常有益的。我进一步提出了如下的问题:若∠A=Xº,你能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ATC吗? 这看上去是一小步,仅仅是把30度换成了X度,数字换成了字母,实际上却是一大步,它巩固了前面的多项式,也和函数有了联系。当问题解决了,我再紧追一问:当X等于多少时,∠ATC=50º?这就成了一个方程问题,而且充分利用了前面的问题情境。不仅巩固知识,也发展了知识,对于学生发问,思考都是有利的。要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就需要我们老师精选习题,要题尽其用,运用问题延伸创设出最佳的问题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