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氢能源行业专题研究:沿着氢能源应该布局哪些化工股_HYPERLINK"http://quote.eastmoney.com/SH601318.html"\h1:国内外现状及远景:对标欧美、加速布局,前景广阔氢能源是涉及化工、物流、燃料电池、机械装备和汽车的新兴产业氢能源在全球和中国的兴起主要的推动因素是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需求,2030年中国碳达峰之后,为满足2060年碳中和的要求,预计每年需要减排约3亿吨二氧化碳。因此除了装置节能改造、光伏风电、CCUS等手段之外,在能源领域用低碳能源和无碳的氢气代替传统的化石能源成为推动双碳战略的选项之一。在政策的刺激下,目前国内氢能源产业已经开始加速发展,氢能源产业链较长,主要分为上游的氢气生产、净化、储运和氢气的加注,中游的燃料电池以及相关零部件的生产,下游的氢能源汽车的生产制造和运营。目前中国的氢气生产及其能源应用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具体来看制氢(包括净化)技术成熟,但是在双碳战略和氢能源车推广的要求下,制氢成本和制氢中的碳排放有待降低;储运主要针对化工用户,针对加氢站的储运产业刚刚起步;加氢站呈零星点状分布,有待进一步建设;燃料电池关键材料和零部件与国外差距较大,但国内企业在奋起直追;氢能源汽车以公交车和短程试运营车为主,乘用车较少,但长期增长空间值得期待。氢能与锂电可以互补,未来氢能在发电和供热等领域有潜在应用氢能源汽车是未来氢能利用的最主要方向,跟锂电池驱动的汽车相比,氢燃料电池汽车具有非常明显的优点:a.无污染:氢燃料电池的电化学反应产物只有水。不产生任何对环境有污染的物质。b.高效率:燃料电池的发电效率可以达到50%以上,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这是由燃料电池的转换性质决定的,直接将化学能转换为电能,不需要经过热能和机械能(发电机)的中间变换。c.续航里程优秀:以丰田Mirai为例,最大功续航里程可达550km以上。d.加注氢气时间短:3-5分钟即可完成氢燃料的加注,而加注形式也和汽油车加油类似。氢燃料电池汽车和采用锂电池的纯电动汽车都是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技术路线。从技术特点及发展趋势看,纯电动汽车更适用于城市、短途、乘用车等领域,而氢燃料电池汽车更适用于长途、大型、商用车等领域。我们认为氢燃料电池汽车将与纯电动汽车长期并存互补,共同满足交通运输和人们的出行需要。此外,未来的氢气应用场景中还可能包括氢气发电、燃料电池热电联产、氢气热泵、氢气冶金、天然气掺氢等方式,上述领域技术在发展过程中(有些技术问题需要解决,比如氢气对金属的腐蚀、冶金引起氢脆风险的控制等等),但产业化阶段还处于早期。中国氢能源的政策体系和标准规范正在逐步形成自从2006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将“氢能及燃料池技术”作为未来能源技术发展方向之一以来,截止2021年年底,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已经发布了至少35项氢能源相关的政策;此外接近30个省份出台了省级相关的氢能源规划,制氢、储运和燃料电池的相关标准也日渐成熟。在政策的助力下,中国的氢能源预计将迎来快速发展期。当前的政策的方向主要包括:完善氢能源管理的标准(例如是否从危化品转为能源进行管理)、鼓励低成本制氢、推进高安全低成本储运体系的建立、提高关键设备和材料国产化等方面去入手。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政策的鼓励固然是好事,但需要警惕投资主体多样化所导致的投资过热,目前氢能源在中国处于起步阶段,不顾市场实际需求盲目“大跃进”对行业的健康发展有害无利。现状:氢气的化工应用较为成熟,但氢气的能源应用正在兴起目前我国氢气主要是合成氨、炼油和甲醇企业在生产,用途也主要集中在上述领域,由于多数是化工企业内部使用,所以在统计上不是很透明,有2500万吨和3400万吨两种说法,从原料角度来说主要来自化石能源制氢和工业副产氢(主要是丙烷脱氢、氯碱和乙烷裂解)。根据莫尼塔的统计,中国2017年氢气的消费量超过2500万t,基本全部用于工业.其中生产合成氨用氢占比为37%、甲醇用氢占比为19%、炼油用氢占比为9%、直接燃烧占比为16%。传统产氢和用氢行业积累了丰富的氢气生产储运和利用经验,给氢能相关技术标准的建立和完善奠定了基础。供应体系有待时间进行完善:成本、安全性和碳排放将是关键因素中国氢能源供应体系预计在未来30年发生较为显著的演化,而成本、安全性和碳排放将是影响这种演化的主要因素,从制氢路线上来说,当前最适合氢能源汽车的制氢路线是化工副产氢(低成本副产品、较高的纯度和净化成本、供应稳定、碳排放较少),而远期来看将逐渐过渡到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为主;必要时化石能源制氢结合CCUS也是可选择的路线之一(未来可能出现CCUS商业化之后把该部分成本考虑进去);储运方面预计从当前的高压储罐过渡到液氢和高压储罐并行,管道和固态储氢作为补充(当然以液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