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8
2/8
3/8
4/8
5/8
6/8
7/8
8/8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智慧校园行业分析报告2022年智慧校园行业发展前景及规模分析智慧校园概念定义智慧校园指的是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智慧化的校园工作、学习和生活一体化环境,这个一体化环境以各种应用服务系统为载体,将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生活进行充分融合。2010年,在信息化“十二五”规划中,浙江大学提出建设一个“令人激动”的“智慧校园”。这幅蓝图描绘的是:无处不在的网络学习、融合创新的网络科研、透明高效的校务治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方便周到的校园生活。简而言之,“要做一个安全、稳定、环保、节能的校园。”2018年6月7日,国家标准《智慧校园总体框架》(Smartcampusoverallframework)发布。智慧校园是指以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提高学与教的效果为目的,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新技术为核心技术,提供一种环境全面感知、智慧型、数据化、网络化、协作型一体化的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并能对教育教学、教育管理进行洞察和预测的智慧学习环境。智慧校园=1个数据中心+智慧校园基础设施+八类智慧校园应用系统+智慧性资源。八类智慧校园应用系统分别是:学生成长类智慧应用系统、教师专业发展类智慧应用系统、科学研究类智慧应用系统、教育管理类智慧应用系统、安全监控类智慧应用系统、后勤服务类智慧应用系统、社会服务类智慧应用系统、综合评价类智慧应用系统。智慧校园特征1环境全面感知这里所讲的全面感知主要是两个方面,首先是传感器能够无时不刻感知、抓拍和传播相关人、器材、资源的信息;其次是对学生的个体特征和学习环境的感知、抓获和传播等。个体特征主要包括学生的学习爱好、认知特征、学习态度等;学习环境主要指的是学习时间、学习地方、小组成员、学习活动等。2网络无缝相通针对网络与通信技术,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技术,智慧校园可以应付全部系统软件与硬件器材的连接,信息感知后能够快速、及时地传播,这是全部用户根据崭新的方法合作学习、共同工作的根基。3大量数据支撑根据数据开发与建模技术,智慧校园能够在“大量”校园数据的根基上建筑模型,使用预测的措施,针对最新的信息展开趋势分析、憧憬以及预测;除此之外智慧校园还可以总结其他范围的数据、信息、规则等内容,经过智能推测,迅速做出反应、积极应付,尽星多地展现出智能、聪明的特征。4开放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核心观念,学校面对着由“封闭”到“开放”的新形势。智慧校园鼓励拓宽资源环境,鼓励学生摆脱教材的束缚;鼓励拓展学习时间,使学生的学习由课上拓展到课下;鼓励拓展空间范围,要学生学习在具体情境以及虚构情境中能得以发生。5师生个性服务智慧校园环境和它的作用都是把个性服务作为主要的理念,众多重要技术的运用全部以科学处理师生在学校生活、学习、工作上的众多具体需要为目标,同时成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构成部分。所以,智慧校园指的是一种针对学校师生的个性化服务,它可以全方位感知物理环境,辨别学生的个体特征与其学习情景,供应无缝相通的网络通信,有效支持教学过程的分析、测评与智能决策的开放教育教学环境以及方便舒适的生活环境。图表:智慧校园特征资料来源:智慧校园行业发展必然性分析教育一直是中华上下五千年亘古不变的话题,教育等软实力的竞争更是在国际竞争中占据重要地位。因而,我国将教育放在了非常高的层面上。早在2010年信息化“十二五”规划就正式提出了“智慧校园”的建设愿景,智慧校园建设也成为了教育信息化2.0规划中的重要工作之一。从提出愿景到现在,智慧校园建设已经进行了十几年,“互联网+教育”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政府和企业的共同推动下,建设智慧校园已经成为校园的必然发展趋势,通过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加持,学校的硬件和软件有效结合在一起,可以有效提升学校的运行效率,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同时现阶段的智慧校园似乎更具有科技化。当前发展智慧校园已经成为了国际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方向和全球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世界上多个国家已将智慧校园作为其未来教育发展的重大战略。就我国看来,受益于国家政策的支持以及市场环境的推动,智慧校园建设已经获得了较大发展,未来也将会迎来更加快速的发展时期。中国智慧校园行业市场规模统计数据显示,2017-2022年中国智慧校园行业市场规模将呈现增长趋势发展,2017年中国智慧校园行业市场规模456.32亿元,2021年中国智慧校园行业市场规模672.91亿元,2017-2022年中国智慧校园行业市场规模如下:图表:2017-2022年中国智慧校园行业市场规模行业整体趋势预测1、实现网络覆盖全校园,形成泛在学习环境。在校园需要构建完整的网络覆盖体系,基于现有的校园网络,增强网络的承载能力与覆盖范围,不仅将网络覆盖在教室大楼、图书馆等正式学习场所,也可以拓展至饭堂、宿舍等生活场所,使学习者能够通过移动设备随时随地地接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