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风电塔筒行业专题研究:什么风电看好塔筒这个细分赛道_1为什么当前时点看好塔筒这个细分赛道?风电行业:从周期迈向成长,核心在于IRR复盘11-20年国内风电装机量,可见风电板块具有明显的周期属性;预计随着21年陆风平价、23年海风平价,风电周期属性将逐渐弱化,逐步迈向成长。底层逻辑:IRR是装机的直接驱动因素。IRR即业主方的收益率,可简单理解为(①发电收入折现-②投入成本折现)/②投入成本折现。简化折现,①=发电小时数*(1-弃风率)*单瓦电价;②=单瓦投资成本。因此IRR与单瓦电价成正比,与弃风率、单瓦投资成本成反比。周期性:从近10年装机量看,风电基本5年一个周期,核心在于IRR具有周期性。11-13、16-18年为两轮周期的低点,15、20年分别为两轮周期的高点。之所以形成明显的周期性,1)高点:因为此前陆风并未实现平价,需要国家对电价进行补贴,业主方才有动力去做风电项目。09-20年陆风有补贴,而16年为补贴退坡的起点,20年为补贴的最后一年,因此业主方为赶上网电价,追求高IRR,造成15、20年的两波抢装潮。2)低点:10、15年装机量高企,但由于存在电网消纳问题,12年、16年弃风率达顶峰,造成业主端发电收入↓,导致IRR↓,进而装机下滑。成长性:我们认为从21年开始,风电板块将主要体现成长属性,核心逻辑是成本端下降→IRR提升拉动装机。从发电收入端看:1)21年后陆风无补贴,因此上网电价端可认为不再波动;2)发改委于2018年底出台清洁能源消纳行动计划(2018-2020年),要求弃风率低于5%,19年后,弃风率明显好转,21H1弃风率在3-4%,并无抬头趋势。3)理论上随着风机的技术进步,可利用小时数仍将有所增加,虽然增幅有限,但可认为发电收入端至少稳定向好。从成本端看:降本关键在风机(一般占风电项目40-50%),从全市场投标价格看,21年1月投标价格2991元/kw(基本可对应22年1月交付项目价格)较20年5月3738元/kw下降大约700-800元/kw。预计十四五期间陆风+海风复合增速为21%。1)陆风:我们假设造价下降均由风机价格下降带来,700-800元的降幅对应到整体成本端大约10-15%的降幅,目前Ⅰ、Ⅱ、Ⅲ类资源区陆风平价项目IRR基本已经高于此前有补贴的IRR(Ⅳ略低,考虑继续降本后,预计Ⅳ类平价项目IRR也将高于有补贴项目),因此综合发电收入端和成本端,往后看风电项目IRR,将呈现上升趋势,进而带动装机提升,不再具有周期性,因此我们认为21年后陆风将凸显其成长性,预计21年装机量在35GW,十四五期间复合增速达21%。2)海风:21年为抢装年(海上国补最后1年,地补很少可忽略),我们预计在23年左右实现平价,将带动海风装机,十四五期间复合增速在19%。若考虑剔除21年抢装的影响,以22年海风装机7GW低基数测算,22-25年复合增速达42%。风电行业:IRR提升关键在于降本,而风机大型化是最主要的降本途径降本主要依靠风机大型化。平均来看,由于风机在整个项目中占40%+,因此风机的成本下降至关重要。但风机原材料成本占比90%,虽然可依靠设计的轻量化实现降本,但整体幅度有限。目前所看到的同MW机型价格下杀主要是价格战影响,我们预计长期看不可持续。而现阶段看风机大型化趋势加速,摊薄单位材料用量,进而为风机的降本提供了可持续的路径。我们预计陆上风机大型化将在22H2明显加速,海上目前招标项目较少,暂不做判断。18-21年单机容量基本上是匀速从2.1MW到2.9MW,每年基本递增0.2MW,而根据21年H2招标机型看基本在4-5MW,因此按一年的交付周期推算,预计22H2单机容量在4.5MW,呈明显加速的趋势。2塔筒行业竞争要素:产能布局比拼核心是产能布局,陆上500km运输半径寻求最佳布局,海上考验码头资源获取能力比拼核心是产能布局。塔筒与风机配套,一般由主机厂根据风机机型和地形进行设计,而塔筒企业仅负责生产制造,可基本认为是标品。成本端中直接材料(占比80%+)、人工(5%)、制造费用(5%)各家差异不大。但塔筒的特殊性在于重,存在运输半径,因此塔筒比拼的核心就是产能布局,合理布局产能会摊薄运费,进而在盈利端拉开差距,单吨盈利最好的在1000元,而差的则在500元。陆上:500公里的运输半径,寻找最佳布局点,本质上是综合能力的考核。海上:考验的是码头资源获取能力。天顺和大金主要布局东部沿海,天能和泰胜全国布局头部企业产能布局策略不同,天顺和大金为东部沿海大基地布局,便于出口海外+布局海上,而天能和泰胜则为小基地全国布局。天顺是陆上老大,大金是海上老大。截至21年末,天顺风能约94万吨(纯陆上)、大金约84万吨(陆上40,海上44)、天能约59万吨(陆上31、海上28)、泰胜约53万吨(陆上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