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7
2/7
3/7
4/7
5/7
6/7
7/7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国改性塑料行业发展现状分析_中国改性塑料需求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图]一、改性塑料:处在石化产业链中游,受上下游影响较大改性塑料是指在通用塑料和工程塑料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改性,使其具有阻燃、抗冲、高韧性、易加工性等更加优越性能的塑料。改性塑料的应用覆盖了家电、汽车、办公设备、电子电气等传统行业和轨道交通、精密仪器、航空航天、新能源等高新技术领域。数据来源:公共资料整理HYPERLINK"http://www.chyxx.com/research/201903/722773.html"\h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改性塑料原料行业市场潜力现状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二、我国改性塑料市场稳步向上,行业竞争亦日趋激烈1.受益于人民生活水平提升,我国改性塑料需求逐年增长改性塑料行业是典型的技术进步和消费升级受益行业。近些年,我国改性塑料需求一直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2018年,我国改性塑料需求量继续上涨,达到1211万吨,同比增长9.5%。数据来源:公共资料整理2.国内塑料产量稳步增长,改性化率不断提升通常采用改性化率(改性塑料产量/塑料产量)来衡量改性塑料行业在塑料工业中的地位。我国塑料产量由2010年的4361万吨增长到2018年的8858万吨。随着人们对改性塑料需求的上涨,我国塑料的改性化率同样在不断提升,由2010年的16.2%上升到2018年的20.8%。数据来源:公共资料整理3.国内市场参与主体众多,行业面临激烈竞争伴随着国内改性塑料需求的不断上涨,市场参与者不断增多,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就国内市场而言,国内企业产能占比约为73%,国外或合资企业占比约为27%。国内拥有超过3000家改性塑料生产企业,但企业规模普遍偏小。4.我国塑钢比例依然较低,提升空间大比较国外市场改性塑料行业的发展成熟,德国经济发展中塑料和钢铁应用比例为63:37,美国为70:30,世界平均水平也达到50:50,中国改性塑料行业起步较晚,大规模改性塑料的应用才刚刚起步。受生产技术所限,国产改性塑料在精密制造业应用比例就更低,中国目前的塑钢应用比只有30:70,要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中国是制造业大国,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改性塑料技术的不断提高,未来市场对改性塑料的需求将十分巨大。数据来源:公共资料整理5.改性塑料在我国家电和汽车领域的应用占比超过60%改性塑料在阻燃性、强度、抗冲击性、韧性等方面的性能都优于通用塑料,目前改性塑料在我国家电和汽车领域的应用占比超过60%,因此家电和汽车行业的发展对改性塑料的市场需求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但是随着近年来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随着国内改性塑料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应用范围的逐渐扩宽,家电和汽车行业的发展对改性塑料行业的影响将逐渐降低。而新行业的发展是各大改性塑料企业关注的热点方向。如近年来的无人机,VR,机器人高端消费品,体育用品等新兴行业。数据来源:公共资料整理三、未来发展趋势分析1.“十三五”时期,中国合成树脂行业将围绕汽车、现代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领域轻量化、高强度、耐高温、减震、密封等方面的要求,加大创新发展的力度,努力提升工程塑料产品质量,加快开发长碳链尼龙、耐高温尼龙、非结晶型共聚酯(PETG)、热塑性聚酯弹性体(TPEE)、高性能聚甲醛改性产品等高端产品。2.孔发泡、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的改性塑料产品。力争到2020年,工程塑料国内自给率达到70%以上,高端聚烯烃的自给率接近70%,其中基础较好的特种聚酯类工程塑料实现净出口。3.通用塑料工程化:尽管工程塑料新品不断增加,应用领域不断拓宽,并由于生产装置的扩大,成本逐渐降低。但是,在改性设备、改性技术不断发展成熟的今天,通用热塑性树脂通过改性逐渐具有工程化特点,并已经抢占了部分传统工程塑料的应用市场。4.工程塑料高性能化:随着国内汽车、电子电气、通讯和机械工业的蓬勃发展,改性塑料工程塑料的需求将大幅上升,各种高强度耐热型工程塑料将得到广泛应用。5.开发新型高效助剂成为改性塑料发展的另一重要方向:改性塑料涉及的助剂除了塑料加工常用的助剂如热稳定剂、抗氧剂、紫外吸收剂、成核剂、抗静电剂、分散剂和阻燃剂等外,增韧剂、阻燃增效剂、合金相容剂(界面相容剂)等对改性塑料的性能改进也有着非常关键的影响。6.随着我国塑料制品业的迅速发展,色母粒的产量将比过去有较大增长。一些色母粒品种将不再直接供应下游塑料制品厂商,而是直接提供给上游石化企业,用色母粒与树脂直接做成彩色改性料,如管材料、汽车专用料等。这一生产方式的形成使过去一向以小批量、多品种为特色的色母粒生产模式要部分转型为单一品种、大规模的生产模式。生产模式的改变也将给色母粒技术提出挑战,如何长期保证所生产色母粒的均一性、如何适应大型螺杆造粒技术将是这种色母粒所要解决的技术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