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氢能产业链专题研究:氢能重点产业链介绍HYPERLINK"http://quote.eastmoney.com/SZ002736.html"\h1氢能产业链上游我国氢能产业具备长期发展潜力根据中国氢能联盟的预测,在2030年碳达峰愿景下,我国氢气的年需求量预期达到3,715万吨,在终端能源消费中占比约为5%;可再生氢产量约为500万吨,部署电解槽装机约80GW。在2060年碳中和愿景下,我国氢气的年需求量将增至1.3亿吨左右,在终端能源消费中占比约为20%。其中,工业领域用氢占比仍然最大,约7,794万吨,占氢总需求量60%;交通运输领域用氢4,051万吨,建筑领域用氢585万吨,发电与电网平衡用氢600万吨。制氢——化石能源制氢是我国目前主要氢源2019年,我国氢气主要来源于化石能源制氢(煤制氢、天然气制氢);其中,煤制氢与产量达到2,124吨,占我国氢能产量的63.54%,天然气制氢产量为460万吨,占我国氢能产量的14%,而电解水制氢产量仅约为50万吨。煤制氢技术路线稳定高效,制备工艺成熟,也是成本最低的制氢方式,经测算,在原料煤价格在800元/吨时,制氢成本约为12.64元/kg。•天然气制氢技术中,蒸汽重整制氢较为成熟,是国外主流的制氢方式,经测算,在天然气价格为2.5元/Nm3时,天然气制氢的成本约为12.79/kg,其中天然气原料成本占据总成本的70%以上。储氢运氢气、液、固三种方式比较氢储存的方式有高压气态储氢、低温液态储氢和固态储氢。目前高压气态储运氢技术相对成熟,是我国现阶段主要的储运方式。气氢通常以20MPa钢制氢瓶储存,并通过长管拖车运输,适用于短距离、小规模输运。管道输氢是实现氢气大规模、长距离运输的重要方式,但建设成本较大,目前我国仅有100km管道建设。液态储氢是指在标准大气压下,将氢气冷却至零下252.72摄氏度液化储存在特制的高度真空的绝热容器中,常温常压下液氢的密度为气氢的845倍,适用于距离较远、运输量较大的场合,但装置投资较大,能耗较高。固态储运是以金属氢化物、化学氢化物或纳米材料等作为储氢载体,通过化学吸附和物理吸附的方式实现氢的存储。固态储氢具有储氢密度高、安全性好、氢气纯度高等优势。但技术复杂,成本高,尚无规模化使用。三种形式的结合应用前景对于高压气态运氢运输,当运输距离为50km时,运输成本为3.6元/kg,随着距离的增加长管拖车运输成本大幅上升,当运输距离为500km时,氢气的运输成本达到29.4元/kg。因此,长管拖车只适合短距离运输(小于200km)。液氢槽罐车运氢成本对距离不敏感,当加氢站距离氢源点50-500km时,运输价格在10.4-11.0元/kg范围内,这是由于液氢成本主要来源于液化过程中的耗电费用,仅与载氢量有关,而与距离无关。因此,液氢罐车在长距离运输下更具成本优势。管道运氢成本主要来源于与输送距离正相关的管材折旧及维护费用,当输送距离为100km时,运氢成本仅为0.5元/kg。但管道运氢成本很大程度上受到需求端的影响,在当前加氢站尚未普及、站点较为分散的情况下,管道运氢的成本优势并不明显。但随着氢能产业逐步发展,氢气管网终将成为低成本运氢方式的最佳选择。2氢产业链中游(燃料电池动力系统)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现状在政策的支持下,2016-2020年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产量逐年提升;2020年受疫情影响,行业产量下滑至1199辆。截止2020年底,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为7352辆,进入商业化初期。2020年,燃料电池商用车价格约为200万/辆,随着燃料电池系统生产规模化与燃料电池电堆核心零部件国产化,在2025年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达到5-10万辆的预期下,我们预计燃料电池汽车销售价格将以每年10%的幅度下降。氢燃料电池汽车结构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核心为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其结构主要包括燃料电池发动机、车载储氢系统、冷却系统等。其中,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主要由燃料电池电堆、氢气供给系统、氧气供给系统、发动机控制器等构成。供氢系统将氢从氢气罐输送到燃料电池电堆;由空气过滤器、空气压缩机和加湿器组成的供气系统为燃料电池堆提供氧气;水热管理系统采用独立的水和冷却剂回路来消除废热和反应产物(水)。燃料电池系统产生的电力通过动力控制单元驱动电动机,从而驱动车辆行驶,辅助电池则在需要时提供额外的电力。膜电极关键材料质子交换膜膜电极(MEA)由质子交换膜、催化层和气体扩散层组成,是燃料电池发电的关键核心部件,同时也是多相物质传输和电化学反应的场所,决定了燃料电池的性能、寿命和成本。主要性能指标包括单位表面积的输出功率(功率密度)、贵金属用量(单位功率输出的铂用量)、寿命和成本。膜电极生产目前采用的是第二代生产技术——催化剂涂膜(CCM)技术,具有卷对卷(Roll-to-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