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4
2/4
3/4
4/4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矫正幼儿任性行为的实验和研究郭亚玲摘要:放任幼儿任性,将会影响他们的人际交往,因为任性的幼儿很难与同伴友好合作、分享、协商,他们往往随心所欲,很难作出利他(如关心、谦让、助人、同情等)的行为。幼儿任性还会影响成人、同伴对他们的评价,并由此影响他们自我意识的发展。如果这些消极行为经常发生,就会强化他们的不良个性品质。同时,幼儿任性时通常会伴随着烦躁、忿怒的情绪。一次情绪失控对身心影响不大,经常性的情绪失控,就会对健康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了。对幼儿来说,他们的身心正处于迅速发育的过程中,可变性和波动性很大。儿童期是施行心理卫生的黄金时期,在幼儿期及早帮助和矫正幼儿的任性行为,对幼儿有效地实施卫生保健,这样幼儿的任性行为会得到矫正,健全幼儿的人格。关键词:幼儿任性矫正任性行为一、任性的涵义所谓任性,就是任自己主观的性情和喜好去做事,或对个人需求和愿望毫不克制,全然不理会他人的感受。任性的表现:任性是幼儿常见的一种心理反映,具体表现为:自我意愿不受制约,一味地从心理上、行动上来求得满足,因此,一满足又刺激着更多、更大的不满足的心理冲动。任性的孩子常常又表现为不达目的不肯罢休,非常执拗,甚至胡搅蛮缠。会为了一些小事而莫名其妙地大声哭闹、嘶叫,甚至在地上打滚,坐在地上不愿起来,有的长时间赌气、不理人、不吃东西、乱掷和乱折东西等。二、研究内容1、观察分析造成幼儿任性行为的各种原因幼儿任性并非与生俱来,在某种程度上是人为造成,在不同的事件中幼儿的任性表现有所不同。2、矫正幼儿任性行为的内容和研究根据任性行为的矫正预期目标,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遵循教育规律,针对任性行为的表现来选取教育内容。(1)明确要求,预防在先。(2)家长教育孩子的要求、观点应与老师教育孩子的要求、观点保持一致。(3)采用“负强化”的方法。3、矫正幼儿任性行为的方法和途径根据幼儿任性行为的表现及原因,在一日生活、教育活动和游戏中进行矫正;家园携手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三、研究方法1、理论研究主要研究幼儿任性的表现及原因的有关文献资料。2、调查分析调查本班任性幼儿的特点,以及在家中的表现和教育情况。3、个案研究确定具有代表性的任性幼儿进行追踪分析,以检验课题研究和实验的效果。四、研究步骤本课题以2006年大(一)班个别幼儿任性的表现为研究和实验的对象,具体计划是: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6年12月)主要工作:(1)学习理论,收集有关文献资料,掌握幼儿心理教育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方法。(2)制定实施方案,明确研究任务和目标。第二阶段启动阶段:(2007年1月——2007年2月)主要工作:(1)确定被观察的对象,设计方案,对其进行观察分析。(2)研究矫正方案,制定实施计划。第三阶段实施阶段:(2007年3月——2007年7月)主要工作:(1)边行动,边研究,边思考,边总结,逐步形成阶段性成果。(2)以个案的调查和分析为重点,对存在任性现象的幼儿进行矫正和改善。第四阶段总结阶段:(2007年8月)主要工作:回顾、归纳、撰写结题报告,并总结有关经验和方法。五、研究过程(一)幼儿任性行为的情况分析1、幼儿的一般情况方佳渊,男,7岁,幼儿园大班,该幼儿身体健康,性格外向,不善于与人友好交往。性格比较倔强,遇上不顺心的事就爱发脾气、哭闹等。2、任性行为的表现(1)老师请一位小朋友帮忙搬东西,在那为小朋友搬动的时候他就堵住这位小朋友的路,让他把东西给他,让他般。我说下次请你帮忙,他就是不作声。直直的站在那一动不动。(2)妈妈送他上幼儿园,在妈妈离开时,如妈妈没有答应他的要求,他就牢牢的抓住妈妈的手不让她走,妈妈走后他就站在原地一动不动,在那哭,跟他讲道理也不听。3、可能形成任性行为的原因(1)“自我中心意识”强。他是一个比较愿意展示自己的小朋友,也很愿意帮助老师做点事。但老师不能每件事都让他一个人做,当老师请其他小朋友做事的时候,他就会产生任性行为。主要是他急于表现自己的能干,希望老师能一直表扬他。当老师将任务交给别人时,他就会心里不舒服,想把事情夺过来让自己完成。(2)隔代喂养。他基本上有外婆照顾,回到家也只能与外婆一人交流,从心理上他缺少许多爱的照顾和关怀,加上隔代的宠爱,使他任性行为表现的越加明显。(3)家长缺乏耐心。孩子一不听话,家长开始还坚持原则,可当孩子继续为所欲为时,家长觉得烦,认为“孩子还小,不懂事,等他大了自然就会好了”,“反正说了他也不听”,而不再坚持。时而久之,孩子觉得我按照自己的想法做,家长也不反对,遇到“不合理要求”时,他以执拗、任性来对抗家长。(4)幼儿自制能力差,易冲动,思维带有片面性及刻板性,因此容易任意所为。父母不了解孩子的心理,不问原由地用训斥、打骂等方式回应孩子的“不合理要求”时,从而导致了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助长了孩子的任性行为。(二)把握幼儿任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