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4
2/4
3/4
4/4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写字,从改变态度开始罗南小学罗瑞燕我们在平时经常听到老师在批阅作业时埋怨学生书写水平越来越差。是我们练得不够吗?学生从一年级进校开始写字,甚至现在很多幼儿园也安排写字教学,可写了这么多年,这字怎么越写越糟糕。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寻根究底,是人们对写字的态度决定了一切。在今天这个信息时代,有人认为正确、漂亮地书写已不再是一个人生存所必备的本领了。很多教师、家长对写字教学的认识也不足,他们更关心的是孩子作业的对错,成绩的高低,而对书写的习惯和字的质量关注不够。即使有家长比较重视书写的,但学生自身没有这种要把字写好的欲望,就算在家长监督下不得不坐下来书写,也常是“手在动心在玩”,写出来的字要么“龙飞凤舞”,要么“缩头缩脑”,很难谈得上有效果。前人曾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于是家长把任务交给老师,希望通过老师在课堂上的督促提高学生书写水平。但纵观写字课堂,也存在着一些误区,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误区一:置之度外、任其自流写字课不是“语、数、英、科”,不用抽查,不用统测,于是老师们对写字课的态度是“忽略”。再加上很多学校也没有专任的书法教师,往往是某位老师因为课时不足而担任写字课,而且就算任课老师自身书法造诣较高,但有时为了“充分利用”时间赶自己其他学科的进度,就将写字课挪为它用,或者索性将写字作业视为“无所谓的练习”置于课外,任由学生自己去完成。而当学生把作业交上来后,我们做的就是送给他们一个“日期”一个“√”,最多再选几本写得好的表扬几句,一切就算完事了。误区二:以说代写、放手自练有一些老师对写字课的态度是“马马虎虎走过场”。课堂上,我们常听到老师这样问:“这个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老师是光动口不动手,一个字都不范写。学生则天花乱坠地交流一番,然后老师小结一番,再一声令下提笔书写,自己开始退让一边,不加指导,不予评议,如蜻蜓点水般轻描淡写就算了事。看学生一个个埋头苦写,有模有样,似乎很认真。其实学生就是给你老师一点面子,你口头提醒他们的注意点早被抛到九霄云外,我原来是怎么写,现在还是怎么写,至于写过的东西更是如过眼云烟,这种“教而不教,写而未写”的无效结果又有什么意义呢。误区三:过度指导、束缚发展长期以来,无论是备课还是上课,我们常常习惯于从自己的角度去理解、把握教材,去“精心”设计“教学高招”,很少考虑,甚至根本不考虑学生的需求。课堂上,老师也常常自以为是地向学生倾销自己对书法的理解、认识。于是学生习惯于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这几个字老师指导过,范写过,学生就能写得好;反之若是课外去完成或是参加什么现场比赛,没有老师的指导,则学生往往写得一般,甚至又恢复成老样子。因为在课堂上长期没有自主参与的机会,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会越来越淡漠,自信心越来越不足,写字能力也就越来越差。其实有问题存在并不可怕,怕就怕我们视而不见,继续重复着上述误区,结果导致学生在这样的误区中越来越讨厌写字,越来越缺乏写好字的信心。我们常说“态度决定一切”。要想提高学生的写字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提升学生文化综合素养,我们首要做的就是改变学生对写字的态度。一、给学生一个“摸得着”的目标什么是成功教育?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有美好的感觉,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如果我们的学生品尝到写字所带来的成功,自然就会改变对其的态度。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尤其是那些写字相对差些的学生改变态度,获得成功的体验呢?关键是要给学生制定一个“摸得着”的目标。试想,一个相对较差的学生,你总是拿他和班级中字写得最漂亮的学生去比较,难免会使这个学生“灰头土脸”,结果也可想而知。我们应该帮助学生制定一个能够“摸得着”的目标,也就是把最终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只要稍加努力就可以达到的小目标,使学生不会觉得梦想与终点的遥远,帮助他们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制定一个通过自己努力即能达到的目标,帮助他们踏踏实实走好自己的每一步,最终走向成功。我执教的班级中,曾有一位学生,成绩还可以,但字写得不好看。父母对他期望较高,有时发现他写得不好就叫他重写,一回、两回,还是老样子,索性把本子撕了。时间一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字是越写越差。家长为此十分着急,不知该怎么办才好。在与学生的谈话中,得知原来他总觉得自己与父母的期望距离很远,反正自己很努力地想写好,可得到的却是一次次的否定,那还不如不写好。了解了学生的真实想法后,就找来了他的父母,一起为他制订一套经过他自己努力,完全可以达到的第一阶段目标,即把每个字的笔画写清楚,字和字不要连在一起等。为了帮助学生完成这一目标,我们时常提醒他,鼓励他。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生已经能完全达到这一目标,看着这一目标被自己达到了,他自己也由衷地感到高兴。于是趁热打铁,我们又帮助他制定了第二阶段的目标,即能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