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2
2/2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不妨换个角度 下冶一小范小雷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语文教学中必须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语言实践,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这段话揭示了现代教育的根本,理解起来不难,可是要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贯彻,却不是件易事。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关键在于教师的“导”,就好比放风筝,风筝飞得再高,再好,离不开放风筝人手中的线。教师只有“导”好了,才能“跳出”课堂,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和空间。我们不妨在课堂结构、课堂提问的设计上,在课堂角色的扮演上换个角度,或许能发现许多意外的惊喜。 一、课堂结构避“因循”,突出“放”。 教师就像高明的导演,要把课堂这个舞台让给学生。在课堂结构设计上应当大刀问斧,重在“导”,突出“放”。 比如《田忌赛马》这篇课文,我们不妨打破按部就班的课堂程序,设计几个系统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独立地看书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循着初读─细读─品读的顺序白浅入深,自主学习。(1)初读课文,搞清谁和谁赛马?赛了几场?结果分别怎样?是谁使比赛结果发生变化的?─整体感知课文。(2)学生按教师设计的问题细读课文。A、划出田忌和齐威王两次比赛时双方三匹马不同的出场顺序。B、画出两次比赛双方马出场的对阵图,比一比两次出场顺序有什么不同。C、想想田忌第一次为什么会输?为什么第二次只调换了一下马的出场顺序,就能转败为胜?(3)品读课文,引导学生思考:a、孙膑是怎么想出这个办法的?b、田忌和齐威在两次比赛后态度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c、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教师只是针对难点、重点部分进行点拨、讲析,保证了学生有充分时间独立理解课文,解决问题。学生这种学习思路实际上还是老师给的,但学习探索的过程却是学生自己的。真正体现了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确立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二、课堂提问避琐屑,重在“精”。 提问设计最能反映一位教师钻研教材的深度和处理教材的功夫。提问琐屑,面面俱“问”,一问到底是造成课堂耗时低效的原因。学生在“连珠炮式”的提问中思维被割裂开了,不能独立地对课文加以整体地分析思考,也就谈不上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以《倔强的小红军》为例,这篇课文讲述的是红军过草地时发生的感人故事。学生对长征的艰苦缺乏感性认识,很难体会小红军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以点带面,重点突破的方法,抓住陈赓和小红军的对话,及小红军饿死马背上这两个重点进行理解突破,辐射全文,收到了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效果。围绕这两个重点,我设计了几个问题:(1)陈赓同志是怎样帮助小红军的?小红军又是怎样说服陈赓骑马先走的?(2)小红军是怎么牺牲的?美“烧得发黑的牛膝骨上几个牙印”你想到了什么?(3)“陈赓全明白了”他明白了什么?这三个问题衔接紧密,动一而“牵”全文,第一个问题解决小红军是怎样做的,第二、三个问题倒过来进一步解决了小红军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先抑后扬,让学生有很大的空间体会小红军为了不拖累别人强打精神骗过陈赓的那种倔强性格。最后通过有感情地再读对话,小红军那种舍己为人的高大形象,就活生生地浮现在学生眼前。有的学生真的边读边流下了眼泪。这样围绕重点设计提问,既使得课堂结构紧凑有层次性,又让学生在学文的同时做受到革命教育,做到了文道统一。 三、课堂角色避单一,体现“活” 教师要根据不同教材的特点,多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课堂,进行角色转换,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例如讲《狐假虎威》,以表演的形式让学生扮演各种动物。学生以自己的思维想象小动物看见狐狸大摇大摆地走过来时的心理活动,理解了“纳闷”,进而对“狐假虎威”也有了更深的理解。换个角度就是换一种思维,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教师担负着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重任,更要积级地转变观念,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时时换一种思考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确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