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6
2/6
3/6
4/6
5/6
6/6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15141065A(43)申请公布日2022.10.04(21)申请号202210887258.2A01B79/02(2006.01)(22)申请日2022.07.26(71)申请人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地址410125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远大二路644号(72)发明人陈香碧段勋高威谢灵刘琬清曾冠军郭晓彬吴善德吴金水(74)专利代理机构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42001专利代理师王敏锋(51)Int.Cl.C05G3/80(2020.01)C05F17/00(2020.01)C05G5/12(2020.01)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54)发明名称一种农作物秸秆大量还田的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农作物秸秆大量还田的方法,属于生土快速培肥技术领域。所述方法主要包括秸秆收集、秸秆粉碎、含水率与碳氮比调节、秸秆造粒、还田等步骤。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农作物秸秆大量还田的方法,无需借助外部还田机器,避免了原位还田;将秸秆制成颗粒后灵活使用,能够根据不同田块的土壤情况按需选择,使用方式更加灵活;同时,将农作物秸秆造粒使秸秆体积大幅缩小,解决了大量秸秆田间深翻入土的技术难题;实现耕作层土壤有机质突变性提升,快速培肥贫瘠农田土壤;所述方法程序简单,操作方便,一般种植大户都可完成,有利于该技术的大范围推广;适用于我国各个区域的贫瘠农田快速改良,尤其适用于平坦地形下新垦耕地快速培肥。CN115141065ACN115141065A权利要求书1/1页1.一种农作物秸秆大量还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秸秆收集:于农作物成熟期,天气晴朗超过2天时收获农作物籽粒,并同步收割农作物秸秆;(2)秸秆粉碎:将步骤(1)中所得农作物秸秆粉碎,制得秸秆碎屑;(3)含水率调节:测定步骤(2)中所得秸秆碎屑含水率;根据需要,晾晒或加水以调节秸秆碎屑含水率;(4)碳氮比调节:向步骤(3)中获得的秸秆碎屑中添加尿素,混合均匀后放置以促进尿素的溶解;(5)造粒:将步骤(4)中调节碳氮比后的秸秆碎屑进行造粒,冷却并晾干,得秸秆颗粒;(6)还田:将步骤(5)中所得秸秆颗粒抛洒于待还田农田土壤表层后,进行多次往复翻耕作业,使得秸秆颗粒与表层土壤混合均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作物秸秆大量还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农作物秸秆收割的留茬高度为5~10c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作物秸秆大量还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农作物秸秆粉碎至长度为0.5~5c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作物秸秆大量还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秸秆碎屑含水率调节至10%~2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作物秸秆大量还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添加尿素,调节秸秆碎屑的碳氮比至25~30。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作物秸秆大量还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秸秆颗粒的规格为:直径6~10mm、长度3~6cm;造粒密度为0.35~0.60g/cm3。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作物秸秆大量还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贫瘠农田的秸秆颗粒施用量为30~50t/ha,新垦农田的秸秆颗粒施用量为50~100t/ha。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农作物秸秆大量还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农作物秸秆选自水稻秸秆、玉米秸秆、棉花秸秆、花生秸秆、小麦秸秆、大豆秸秆中的一种或多种。2CN115141065A说明书1/4页一种农作物秸秆大量还田的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属于秸秆还田快速培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农作物秸秆大量还田的方法。背景技术[0002]我国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新补充耕地大多为新垦耕地,这类耕地有机质含量低、养分缺乏,尚不具备作物生产能力。常规田间管理措施下,土壤培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随着化肥用量增长,厩肥、绿肥量大幅降低,秸秆已成为重要的有机肥源,秸秆还田就是把玉米、水稻等作物的秸秆直接或堆积腐熟后施入土壤中的一种方法,是综合消化利用秸秆的主要途径。[0003]大量农作物秸秆还田是加快贫瘠土壤培肥的有效途径。然而,由于农作物秸秆极其蓬松、密度远低于土壤,田间操作时难以实现农作物秸秆一次性大量还田入土,而农作物秸秆粉碎覆盖于表土对于培肥土壤的效果有限,且影响翻耕作业和作物根系下扎。利用夏季高温季节将秸秆堆积,采用厌氧发酵沤制,其缺点是时间长、受环境影响大,劳动强度高,特别是干旱地区腐熟时间更长。过腹还田、菇渣还田以及沼渣还田等方法过程繁琐且量少,无法大面积实施。且上述方法尚存在轻薄物料长距离运输的问题。[0004]同时,“坡改梯”和“高标准农田”等耕地质量建设过程中,大型机械作业常常造成底土(即生土)表露,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