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7
2/7
3/7
4/7
5/7
6/7
7/7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15305889A(43)申请公布日2022.11.08(21)申请号202210969667.7(51)Int.Cl.(22)申请日2022.08.12E02B15/10(2006.01)(66)本国优先权数据202210726762.42022.06.24CN(71)申请人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地址611731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西部园区西源大道1611号申请人四川川台缘农业开发有限公司(72)发明人赵仲孟黄志鹏李强蔡政谕赵瀚伍廷容张俊谭蓉龚红萍段元亮柯红雨张露(74)专利代理机构成都正德明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51360专利代理师陈瑶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1页(54)发明名称一种池底死虾打捞装置(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池底死虾打捞装置,属于食用虾养殖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虾类的池塘养殖中,虾类死亡后,沉于池底破坏水质的问题;其包括死虾处理箱,死虾处理箱的一侧设置有支撑轴和固定在支撑轴上的吸收管,吸收管与抽水打捞装置连通,抽水打捞装置位于死虾处理箱顶端上,抽水打捞装置的出口位于死虾处理箱内,死虾处理箱内设置有将死虾粉碎并收集的粉碎收集装置,粉碎收集装置的入口与抽水打捞装置的出口连通。本发明通过抽水泵和吸附管的配合,产生文丘里效应,从而通过与吸附管相连的吸收管将池底死虾吸取进入死虾处理箱,从而防止死虾腐败污染池塘水质,避免更多的虾类死亡,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CN115305889ACN115305889A权利要求书1/1页1.一种池底死虾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死虾处理箱(1);所述死虾处理箱(1)的一侧设置有支撑轴(2)和固定在支撑轴(2)上的吸收管(3);所述吸收管(3)与抽水打捞装置(4)连通;所述抽水打捞装置(4)位于死虾处理箱(1)顶端上;所述抽水打捞装置(4)的出口位于死虾处理箱(1)内;所述死虾处理箱(1)内设置有将死虾粉碎并收集的粉碎收集装置,所述粉碎收集装置的入口与抽水打捞装置(4)的出口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池底死虾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水打捞装置(4)包括位于死虾处理箱(1)顶部的抽水泵(5),抽水泵(5)的出口与吸附管(6)的入口连通,吸附管(6)的出口位于死虾处理箱(1)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池底死虾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管(6)的中间部位设置有收缩吸附部(7);所述收缩吸附部(7)的管道截面直径小于吸附管(6)两端的管道截面直径;所述吸收管(3)与收缩吸附部(7)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池底死虾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粉碎收集装置包括收集箱(8);所述收集箱(8)上方设置有接受口(9);所述收集箱(8)内的接受口(9)下方设置有多个用于粉碎死虾的螺旋桨(10);所述螺旋桨(10)下方设置有收纳碎虾的收集槽(1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池底死虾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死虾处理箱(1)内的抽水打捞装置(4)的下方交错设置有第一传送带(12)和第二传送带(13)。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池底死虾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送带(12)和第二传送带(13)安装于死虾处理箱(5)内相对的侧壁上;所述第一传送带(12)上设置有过滤水的滤台(14),第二传送带(13)的最底端位于接受口(9)的正上方。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池底死虾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死虾处理箱(1)的底端设置有排水管(15);所述排水管(15)的入口位于死虾处理箱(1)内;所述排水管(15)上设置有阀门。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池底死虾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死虾处理箱(1)的内壁与收集槽(11)之间设置有集中内部水的斜面(16),斜面(16)的最低处与排水管(15)的入口连通。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池底死虾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管(3)的入口处设置有吸收盘(17);所述吸收盘(17)上安装有防水摄像头(18);所述死虾处理箱(1)的外壁上设置有显示屏(19);所述防水摄像头(18)与显示屏(19)信号连接。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池底死虾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死虾处理箱(1)的底部下表面设置有带锁止的滑轮(20)。2CN115305889A说明书1/4页一种池底死虾打捞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食用虾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池底死虾打捞装置。背景技术[00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用虾类的需求量逐年递增。现有虾类的的养殖模式为池塘养殖、网箱养殖、集约化养殖等模式。在高密度的养殖环境下,水质变化、溶氧降低、疾病影响等原因均会造成虾类死亡现象的产生。如不及时打捞处理死虾、病虾会进一步加快水质的污染,使得更多的虾类死亡,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0003]虾类刚死后,沉于池底,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