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15708510A(43)申请公布日2023.02.24(21)申请号202211384347.1(22)申请日2022.01.13(62)分案原申请数据202210038574.22022.01.13(71)申请人青岛海利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地址266109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城阳街道城东工业园内(72)发明人葛家成李健田东亚熊风杨志鹏(51)Int.Cl.A01N43/56(2006.01)A01N47/30(2006.01)A01N43/40(2006.01)A01P7/04(2006.01)A01G13/00(2006.01)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17页(54)发明名称一种含氟氯虫双酰胺的杀虫组合物(57)摘要本发明属于农药复配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含氟氯虫双酰胺的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包含活性成分A和活性成分B,其中活性成分A为氟氯虫双酰胺,活性成分B为丁醚脲或三氟甲吡醚,本发明组合物及其制剂能够有效防治多种植食性害虫,延缓害虫抗药性产生,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CN115708510ACN115708510A权利要求书1/1页1.一种含氟氯虫双酰胺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含活性成分A和活性成分B,活性成分A为氟氯虫双酰胺,活性成分B为丁醚脲、三氟甲吡醚中的任一种,所述的活性成分A和活性成分B的质量比为1:60~50: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氟氯虫双酰胺与丁醚脲的质量比为1:40~45:1;所述的氟氯虫双酰胺与三氟甲吡醚的质量比为1:60~25: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氟氯虫双酰胺与丁醚脲的质量比为1:20~35:1;所述的氟氯虫双酰胺与三氟甲吡醚的质量比为1:25~10: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杀虫组合物的总重量为100wt%计,所述的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在杀虫组合物中的含量之和为1~80wt%,优选为5~50wt%。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杀虫组合物还包括辅助剂,所述的辅助剂选自润湿剂、分散剂、乳化剂、增稠剂、崩解剂、防冻剂、消泡剂、溶剂、稳定剂、渗透剂和载体中的一种或多种。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可加工成农业上可接受的任一剂型,剂型选自粉剂、颗粒剂、可溶粉剂、可溶粒剂、可溶片剂、水分散粒剂、可湿性粉剂、微囊颗粒剂、水分散片剂、微囊悬浮剂、可分散液剂、乳油、水乳剂、微乳剂、悬浮剂、悬乳剂、可溶液剂中的任一种;优选的,所述的杀虫组合物的剂型选自可湿性粉剂、乳油、悬浮剂中的任一种。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在防治农业、林业、园艺植食性害虫中的应用。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植食性害虫为鳞翅目、缨翅目或半翅目害虫。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鳞翅目害虫包括小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二化螟、棉铃虫、菜青虫;所述的缨翅目害虫包括烟蓟马、棕榈蓟马、花蓟马、西花蓟马、茶黄蓟马;所述的半翅目害虫包括粉虱、稻飞虱、蚜虫。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杀虫组合物以有效剂量施用于需要控制的害虫或其生长的介质上。2CN115708510A说明书1/17页一种含氟氯虫双酰胺的杀虫组合物[0001]本发明申请是申请号为202210038574.2、申请日为2022年1月13日、发明名称为“一种含氟氯虫双酰胺的杀虫组合物”的分案申请。技术领域[0002]本发明属于农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氟氯虫双酰胺的杀虫组合物在防治植食性害虫的应用。背景技术[0003]氟氯虫双酰胺为我公司自主研发的化合物,化合物专利(CN106977494B)已于2021年4月30日获得授权,并已于2021年6月获得ISO国际通用名。氟氯虫双酰胺属于苯甲酰胺类杀虫剂,能够高效激活昆虫鱼尼丁受体进而过度释放细胞中钙库中的钙离子,导致昆虫瘫痪死亡。氟氯虫双酰胺化学名称:3‑溴‑1‑(3‑氯吡啶‑2‑基)‑N‑[4,6‑二氯‑3‑氟‑2‑(甲氨基甲酰基)苯基]‑1H‑吡唑‑5‑甲酰胺,CAS登录号为2129147‑03‑9,分子式:C17H10BrCl3FN5O2,相对分子质量(按2009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计):521.56,熔点:238℃~240℃,水中溶解度为0.711mg/L。[0004]在农业生产的实际过程中,防治害虫最容易产生的问题是害虫抗药性的产生。不同品种成分进行复配,是防治抗性害虫很常见的方法。不同成分进行复配,根据实际应用效果,来判断某种复配是增效、加和还是拮抗作用。绝大多数情况下,农药的复配效果都是加和效应,真正增效的情况较少,尤其是增效作用非常明显、共毒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