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6
2/6
3/6
4/6
5/6
6/6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CN102094883A*(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02094883A(43)申请公布日2011.06.15(21)申请号201110042146.9(22)申请日2011.02.22(71)申请人苏州工业园区新凯精密五金有限公司地址215126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胜浦镇佳胜路36号(72)发明人田小娟(74)专利代理机构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2206代理人赵枫(51)Int.Cl.F16B37/06(2006.01)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2页(54)发明名称一种压铆螺母柱(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压铆螺母柱,包括顶部的锥形卡柱,在锥形卡柱的下面为花齿,花齿的下方设有大圆柱,所述大圆柱的底部设有螺纹盲孔;所述大圆柱的侧面设有凸台;本发明的优点是采用此结构后,通过花齿进行连接,适应大工业生产自动化对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低能耗的要求,还可以节省材料,安装迅速省时,安装板背面完全嵌平,保持平整光滑,且安装过程无烟雾、无噪音、防尘,不会损坏安装表面,也不会导致工件变形;另外压铆螺母柱底端螺纹孔还可以连接其它零部件,提高零件用途。CN1029483ACCNN110209488302094889A权利要求书1/1页1.一种压铆螺母柱,包括顶部的锥形卡柱(1),在锥形卡柱(1)的下面为花齿(2),花齿(2)的下方设有大圆柱(4),其特征是,所述大圆柱(4)的底部设有螺纹盲孔(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铆螺母柱,其特征是,所述大圆柱(4)的侧面设有凸台(3)。2CCNN110209488302094889A说明书1/2页一种压铆螺母柱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螺母柱,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压铆螺母柱。背景技术:[0002]目前,在一些装修过程中,对于板材的固定一般是螺纹连接,或者是焊接,螺纹连接会露出头来,对于薄板的话,螺纹连接还不牢固;焊接容易使板材变形,表面还不美观,工艺复杂,不易实现自动化;另外在安装的时候所需要连接的零件也比较多,这样影响了安装后的美观,而且不容易拆卸;并且这种固定方式不具有安全性,久而久之螺丝容易松动脱落,产生一定的安全隐患。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连接板材且可以方便拆卸的压铆螺母柱。[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0005]这种压铆螺母柱包括顶部的锥形卡柱,在锥形卡柱的下面为花齿,花齿的下方设有大圆柱,所述大圆柱的底部设有螺纹盲孔。[0006]为了方便安装拆卸且可以挂别的零部件,所述大圆柱侧面设有凸台。[000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是:采用此结构后,通过花齿进行连接,适应大工业生产自动化对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低能耗的要求,还可以节省材料,安装迅速省时,安装后安装板背面完全嵌平,保持平整光滑,且安装过程无烟雾、无噪音、防尘,不会损坏安装表面,也不会导致工件变形;另外压铆螺母柱底端螺纹孔还可以连接其它零部件,提高零件用途。附图说明:[000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0009]图1是压铆螺母柱半剖视示意图;[0010]图2是压铆螺母柱俯视图;[0011]图3是压铆螺母柱与板材连接示意图;[0012]图中:1、锥形卡柱2、花齿3、凸台4、大圆柱[0013]5、螺纹盲孔6、板材具体实施方式:[0014]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0015]图1、图2所示一种压铆螺母柱,包括顶部的锥形卡柱1,锥形卡柱1可以与板材6上的孔相互配合;在锥形卡柱1的下面设有花齿2,在压力机的作用下,花齿2被嵌入到板材6里,保证了产品所需的推出力和扭力;所述花齿2的下方设有大圆柱4,可以对板材6进3CCNN110209488302094889A说明书2/2页行限位;所述大圆柱4的底部设有螺纹盲孔5,螺纹盲孔5可以用来连接其它零部件;在大圆柱4的侧面设有凸台3,这样可以用来放置别的零部件,增加产品用途。[0016]图3所示压铆螺母柱与板材连接示意图,其连接方式如下:将板材6冲好孔对准压铆螺母放到花齿2下面,用压机将花齿2压入板材6中,通过锥形卡柱1和花齿2将板材6卡住,同时大圆柱4与板材6的接触面可以对板材6进行限位;大圆柱4的侧面设有凸台3,可以用来放置别的零件,且方便安装拆卸;大圆柱4的底部设有螺纹盲孔5,可以用来连接别的零部件,由于螺纹是盲孔且在压铆螺母柱的底部,所以保证了板材6安装之后表面的平滑性。[0017]需要强调的是:以上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4CCNN110209488302094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