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12264934A(43)申请公布日2021.01.26(21)申请号202011165103.5(22)申请日2020.10.27(71)申请人中山弗雷德机械有限公司地址528437广东省中山市火炬开发区建业路32号A区厂房一层之十六(72)发明人谷国涛赵宏科张小岗(74)专利代理机构中山市粤捷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4583代理人张谦(51)Int.Cl.B24C1/08(2006.01)B24C3/00(2006.01)B24C9/00(2006.01)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5页附图6页(54)发明名称一种模具加工用磨粒流抛光装置(57)摘要一种模具加工用磨粒流抛光装置,包括底座、第二支撑板、第一磨料管、第二磨料管、第一活塞、第一电动伸缩杆、模具、第二电动伸缩杆、第三支撑板、第一连杆、压紧组件和夹紧组件;底座上设有两组第一支撑板;第一磨料管与第二磨料管连通;第一活塞位于第一磨料管内;第一电动伸缩杆端部与第一活塞连接;夹紧组件设置在第二支撑板上;第二电动伸缩杆底部与第三支撑板连接;第三支撑板底部设有连接柱;连接柱底部设有第四支撑板;第二连杆连接压杆底部和第二活塞;限位杆伸入第三磨料管内;盲孔孔底设有第一压力传感器;底座上设有控制器和控制台。本发明中,磨料能对模具孔内壁实现双向磨料抛光,提高抛光效果和效率,同时模具的定位简单方便。CN112264934ACN112264934A权利要求书1/2页1.一种模具加工用磨粒流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第二支撑板(3)、第一磨料管(5)、第二磨料管(6)、第一活塞(7)、第一电动伸缩杆(8)、模具(10)、第二电动伸缩杆(11)、第三支撑板(12)、第一连杆(13)、压紧组件和夹紧组件;压紧组件包括第三磨料管(17)、压杆(19)、第一弹簧(20)、第二连杆(21)、第二活塞(22)和限位杆(26);底座(1)上设有两组竖直的第一支撑板(2);两组第一支撑板(2)平行;第二支撑板(3)水平设置在两组第一支撑板(2)之间,第二支撑板(3)设有第一通孔(4);第一通孔(4)在第二支撑板(3)的上下端面上均形成开口;第一磨料管(5)竖直设置在底座(1)上,第一磨料管(5)位于两组第一支撑板(2)之间,第一磨料管(5)顶部封闭;第二磨料管(6)底部与第一磨料管(5)顶部连通,第二磨料管(6)顶部与第二支撑板(3)连接,第二磨料管(6)的顶部空腔内壁位于第一通孔(4)外周,第二磨料管(6)内壁直径小于第一磨料管(5)内壁直径;第一活塞(7)位于第一磨料管(5)内,第一活塞(7)外周壁与第一磨料管(5)内周壁贴合;第一电动伸缩杆(8)设置在底座(1)上,第一电动伸缩杆(8)位于第一磨料管(5)内,第一电动伸缩杆(8)端部与第一活塞(7)底部连接;模具(10)放置在第二支撑板(3)上端面上,模具(10)的模具孔与第一通孔(4)相对;两组夹紧组件设置在第二支撑板(3)上,两组夹紧组件关于模具(10)对称;两组第一支撑板(2)顶部之间设有水平的固定板(47);第二电动伸缩杆(11)设置设置在固定板(47)下端面上,第二电动伸缩杆(11)底部与第三支撑板(12)连接;第三支撑板(12)通过两组第一连杆(13)与两组第一支撑板(2)滑动连接,滑动方向为上下方向,第三支撑板(12)底部竖直且转动设有连接柱(14);连接柱(14)底部设有水平的第四支撑板(15);第四支撑板(15)设有竖直的第二通孔(16);第三磨料管(17)配合穿过第二通孔(16),第三磨料管(17)与模具(10)上的模具孔相对,第三磨料管(17)顶部封闭,第三磨料管(17)外周壁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条形槽(18);第一条形槽(18)在第三磨料管(17)内壁和外壁上均形成开口,两组第一条形槽(18)位于第三磨料管(17)的直径两端;压杆(19)水平穿过两组第一条形槽(18);第一弹簧(20)一端与第三磨料管(17)封闭的顶部内侧连接,第一弹簧(20)另一端与压杆(19)连接;第二连杆(21)位于第三磨料管(17)内,第二连杆(21)顶部与压杆(19)底部连接,第二连杆(21)底部与第二活塞(22)连接;第二活塞(22)外周壁与第三磨料管(17)内周壁贴合;第四支撑板(15)设有水平的第三通孔(25),第三通孔(25)在第四支撑板(15)外周形成开口,第三通孔(25)与第二通孔(16)连通;限位杆(26)一端配合插入第三通孔(25)并穿过第一条形槽(18)伸入第三磨料管(17)内,限位杆(26)另一端位于第四支撑板(15)外,限位杆(26)外周套设有第一限位板(27);第一限位板(27)位于第四支撑板(15)外;第三磨料管(17)外周顶部设有第四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