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9
2/9
3/9
4/9
5/9
6/9
7/9
8/9
9/9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10025681A(43)申请公布日2019.07.19(21)申请号201810016505.5(22)申请日2018.01.12(71)申请人赵崇学地址710065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青松路46号朱雀花园(融尚·第10区)第6幢11608号(72)发明人赵崇学(51)Int.Cl.A61K36/734(2006.01)A61K36/752(2006.01)A61K36/575(2006.01)A61P9/12(2006.01)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7页(54)发明名称一种降低血压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57)摘要高血压发病人数多,危害大。目前市场上的降压西药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毒、副作用大。而中药的治疗范围有限,且多数对胃肠道有不良影响。本发明分析了以前中医研究高血压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供一种应用范围广、效果良好、且能延缓衰老、增强消化功能的具有降低血压作用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以罗布麻叶、杜仲、莱菔子等中药材为原料,经过水提取,用常规工艺制作成口服的胶囊剂、颗粒剂、片剂等。高血压病人服用本发明之药物后,可使血压降低到生理水平。对各种类型的原发性高血压都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而且无毒、副作用,还能延缓衰老、增强消化功能。本发明也可以制成辅助降低血压的保健食品。CN110025681ACN110025681A权利要求书1/1页1.一种降低血压药物,其特征在于:配方中含有罗布麻叶300-400g杜仲(或杜仲叶)300-550g牛膝(或桑寄生)200-350g山楂(或枳实、厚朴)300-400g莱菔子200-400g。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低血压药物的配方,其特征在于:杜仲可用550g杜仲叶代替,牛膝可用同等剂量的桑寄生代替,山楂可用枳实150g或厚朴150g代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低血压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有药物分别加14、12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1.20(60℃测)的清膏。4.60℃以下低温干燥,粉碎,制粒,整粒,装入胶囊,即得。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降低血压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胶囊剂,也可以制成颗粒剂。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降低血压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胶囊剂,也可以制成片剂。2CN110025681A说明书1/7页一种降低血压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降低血压的中药。特别是一种能延缓衰老、增强消化功能的降压中药。背景技术[0002]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是心脑血管事件最主要的危险因素,由高血压而引起的心血管疾病在我国的疾病负担和死因顺位中均居首位[1]。我国每年高血压直接医疗费约400亿元,高血压已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2]。[0003]目前全中国有2.9亿高血压患者。其中老年人占60~70%。[0004]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为多因素,可分为遗传和环境因素两个方面。高血压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高血压的遗传可能存在主要基因显性遗传和多基因关联遗传两种方式。环境因素包括饮食高盐、低钾、高蛋白质、中等量以上饮酒和精神紧张。另外,肥胖、服避孕药和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也是高血压的病因。[0005]高血压的发病机制,至今还没有一个完整统一的认识。高血压的血流动力学特征主要是总外周血管阻力相对或绝对增高。从总外周血管阻力增高出发,目前高血压的发病机制较集中在以下几个环节。1、交感神经系统活性亢进;2、肾性水钠潴留;3、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4、细胞膜离子转运异常;5、胰岛素抵抗。然而,上述机制尚不能解释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和脉压明显增大。[0006]现有的降压西药都是依据上述机制研制的。[0007]目前市场上的降压药分为三大类:西药、西药加中药组成的复方和中药。[0008]其中常用的降压西药分为利尿剂、β-受体阻断剂、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I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和直接扩张血管的药物。[0009]西药加中药组成的复方是在西药之中加上具有降压作用的中药,以增强降压效果和/或减少副作用。如珍菊降压片。[0010]上述两种降压药的缺点是毒、副作用大。[0011]降压中药主要是根据中医理论辨证论治。如清脑降压片、牛黄降压胶囊等。[0012]对高血压病采用辨证分型论治的方法始于五十年代。这种方法一般都是用西医的方法确定为高血压以后,再根据中医理论辨证论治。现有的辨证分型,都是不同的专家根据临诊一定数量的病人归纳出来的。各人所分的证型因其临诊的病例不同而异。[0013]早期的文献曾将本病分为8个证型[3];郭氏等在六十年代初划分为六类十一型[4]。以后,赵氏分为7型[5]。《心血管科专病中医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