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5
2/5
3/5
4/5
5/5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CN102301879A*(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02301879A(43)申请公布日2012.01.04(21)申请号201110191405.4(22)申请日2011.07.10(71)申请人池州市梅里生态米业有限公司地址247000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梅里工业区(72)发明人叶北朝李志忠(74)专利代理机构铜陵市天成专利事务所34105代理人马元生(51)Int.Cl.A01G1/00(2006.01)A01G16/00(2006.01)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54)发明名称有机富硒水稻栽培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机富硒水稻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选择含硒量为0.2mg/kg以上的土壤;b、水稻的前茬种植紫云英,该紫云英用作后茬水稻种植的基肥;c、选择优质水稻品种,按照有机种植规范方法进行栽培管理,即生产出有机富硒稻。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行有机富硒水稻生产,既可增加土壤肥力,又能保证水稻产品达到富硒要求,确保水稻产品绿色安全。不同土壤含硒水平和不同水稻品种应用本方法生产时,稻米含硒量都有明显提高。经检测,应用本方法栽培的水稻稻米含硒量提高100%以上。CN1023879ACCNN110230187902301880A权利要求书1/1页1.一种有机富硒水稻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选择含硒量为0.2mg/kg以上的土壤;b、水稻的前茬种植紫云英,该紫云英用作后茬水稻种植的基肥;c、选择优质水稻品种,按照有机种植规范方法进行栽培管理,即生产出有机富硒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富硒水稻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壤为富硒土壤(硒含量大于0.4mg/kg)。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有机富硒水稻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水稻的前茬紫云英于上一年的九月中旬播种,冬季注意开沟降渍,第二年四月下旬翻耕土壤埋青,使紫云英腐烂,注意使土壤通气,减少酸化。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有机富硒水稻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紫云英的每亩用种量为1.5千克。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有机富硒水稻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选择优质中稻品种,于四月底五月初播种、六月上旬移栽,按照有机种植规范方法进行栽培管理。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有机富硒水稻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优质中稻品种为D优11、新两优6号、华安501或Y两优1号。2CCNN110230187902301880A说明书1/3页有机富硒水稻栽培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水稻栽培方法领域,尤其是一种有机富硒水稻栽培方法。背景技术[0002]硒的用途十分广泛,具有“微量元素中的抗癌之王”、“心脏的守护神”及“病毒的克星”的赞誉。如今硒在防治克山病、大骨节病及克汀病等方面的作用已被国际公认;硒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及病毒性肝炎等方面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关注;硒在防辐射、抗衰老、提高免疫力、保护视力及促进生殖健康等方面的重要功能和作用也被证实。[0003]目前人体对硒的需求量尚无统一标准。国际硒学会推荐的标准是每天人均摄入60微克;美国国家科学院食品与营养委员会推荐每人每天摄入50-200微克;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每人每天摄入50微克。中国营养学会对部分城市所作的营养调查报告表明,我国成人每天摄入硒量不足27微克。硒的天然有机化食物是人体硒摄入的主要来源,然而天然食物中的硒含量普遍较低,每千克果蔬的含硒量一般小于0.01毫克;谷物、海洋动物、肉类的硒含量略高些,每千克猪肾的含量最高1.89毫克。因此,仅靠天然食物中的硒含量一般不够满足人体的正常需要。同时对硒盐的毒理分析表明,无机硒均为剧毒,一般仅用于医药品而不能用于食品,其使用范围和剂量都受到限制。研究表明,有机硒化合物毒性远低于无机硒化合物,且生物利用率更高。所以,只有将无机硒转化为有机硒,才具有普遍的食用和保健价值。所谓天然有机化就是通过人工方法将无机硒转化成有机硒,以提高硒的生理活性与吸收率,同时降低其毒性。目前实际应用的转化方法主要包括:微生物合成转化法,如富硒酵母和富硒食用菌等;植物天然合成转化法,如富硒茶叶和富硒藻类等;植物种子发芽转化法,如富硒麦芽及富硒豆芽等。目前,有机硒的人工合成尚处于试验阶段,国外已有研究者首先制备出CH3-Se-Se-CH3和α-氨基-γ-丁酸内酯。随后国内也有学者借助此法,利用硒粉和γ-丁酸内酯等为主要原料合成了硒代蛋氨酸,这是包括富硒大米、富硒茶叶等富硒食品中有机硒的主要存在形式。然而,我国的硒资源开发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为此专家呼吁加强富硒农产品开发,通过普通作物生产将硒有机化,建立日常食物摄取的人类硒营养模式,加强富硒食物生产。由此,如何充分开发利用我国的硒资源,使我国缺硒人群科学补硒成为科学界关注的课题。[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