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7
2/7
3/7
4/7
5/7
6/7
7/7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探讨二次经营是施工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探讨二次经营是施工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在建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客观条件下,施工企业通常通过低价中标来获取市场份额,这就决定了施工企业盈利甚微的命运。二次经营是企业经营效益的再补偿,为项目能实现盈利提供了一种新的重要途径。一、二次经营达不到预期效果导致企业经济利益流失的成因分析1.项目管理人员流动性大,对工程后期调价索赔重视力度不够。施工企业的特点决定了流动性很大,这个项目没有结束,主要管理人员已经调到下一个项目去了,到最后的留守期,熟悉情况的人员已经调走,留守人员力量单薄,责任不明,难以达到业主及后期工作要求。加之,现场监理、业主也有人员调整,造成工作前后衔接不上,许多基础资料缺失,给二次经营工作带来很大困难。这是施J:单位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二次经营不理想的重要原因。2.基础工作不扎实,这是二次经营的致命障碍。管理人员不熟悉施工图纸、不熟悉现场情况,不了解施工工艺,监理签证不及时、工程变更等基础资料不规范、不全面。基础资料没有及时的留影像资料,时间长了,都是事后回忆,证据不充分,证据之间不能形成相互的支撑关系,没有说服力,造成企业的效益流失。我公司的南京某项目,项目从开始到结束,过程管理比较健全。由于当时施工条件限制,需要把土方场地内倒运变更为外运,也报请了监理、业主同意此项变更。但由于技术人员的疏忽,没有认真计算工程量,也没有留影像资料。等项目竣工,地方审计署审计,把前面的全部推翻,重新计算工程量,由于我们的基础资料不扎实,证据之间不能相互支持,此项不予计量,核减收入近200万。基础资料不扎实是搞好二次经营的致命障碍。3.职能部门沟通不够,知识面狭窄,部门之间推诿、扯皮现象严重,造成效益的流失。技术部在施工中只注重技术方案,完成现场的施工,合同部只执行合同,物资部采购物资,部门只局限于本部门的知识面,加之又没有有效沟通,造成二次经营机会丧失,效益丧失。我公司的南京某地铁项目,由于部门之间沟通不畅,合同条款中有一条,甲供材中防水材料必须要求上海某厂家供应,可以保证质量,但单价比其他供应商高每米30元,我们共采购2万米,由于合同部认为这是物资部门的事情,要拿发票变更,而物资部认为这是合同部的事,要走合同计量,最后两个部门都没有做此项变更。项目结束,等我们再去找时,原业主领导已调整。机会已失去了,项目损失近60万。4.对建筑施工市场认识不足,对审计工作重视不够,加大了二次经营工作的难度。由于对国家政策、地方法规的规定不熟悉,造成二次经营工作被动的情况这几年屡见不鲜。在施工过程中有的只盲目做监理工程师的工作,认为监理都认可了还有什么问题。而在审计过程中,对不合理的支出,审计部门完全有权利予以核减,最终受损失的还是施工企业。在工作过程中,常常会听到施工单位这样的说法:“监理工程师已经确认了,我们已经计价了,审计又能怎么样”。其实并非如此,我国的监理工程师制度虽然已推行了20多年,但由于个别监理工程师的素质等因素,使工程监理制度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在施工过程中,对资料签认不及时、把关不严,对资料审核不细,稀里糊涂予以签认,在审计时就会出现问题。对我方实际发生的数量,图纸、计算、签认、计量、金额等资料必须一致,相辅相成,证据之间形成支撑。如果我方没有或完全没有发生,即便是监理批复了,数量计算有误,审计人员也会照样予以核减。随着国家投资额的控制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工程竣工结算审计已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有些项目后期原项目计价预算人员已调离,留守的人员又说不清,有的甚至有抵触情绪。等审计报告要求签字确认时,才知道核减了惊人的价值,造成企业效益大量流失。5.对二次经营的时机把握不够。一提二次经营,无论是项目的投资决策者还是项目的管理执行者,都把精力放在投标与签约即“一次经营“上,认为”一次经营“搞好了,项目就有利润。二次经营应该是项目竣工结束的事情。其实这是一种误区,往往错失时机。二次经营应该贯穿在项目的经营和管理过程整个阶段,而且各阶段任务不同。项目投标前阶段,通过各种关系协助设计院工作,参与设计方案的确定和优化,为标后二次经营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项目投标阶段,核对工程量清单。项目施工准备阶段,熟悉合同,编制二次经营计划,优化施工组织设计。项目施工阶段,做好基础资料,工程变更、调价索赔是主要任务。项目完工阶段,清算工程量,配合好审计工作,确保结算审计的顺利进行。二、提高施工企业二次经营结果的切实措施1.加大对二次经营的重视力度。改变过去二次经营“雷声大,雨点小“状态,加大对二次经营的支持力度,从人员、资金全面给与支持。尽快培养一批既懂施工又会预算,既擅长公关又能言善辩的复合型人才,已迫在眉睫。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