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5
2/5
3/5
4/5
5/5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关于“导学案”运用的几点思考——西吉县平峰镇中心小学张皞(发表于《宁夏教育》2014年第10期)摘要:“高效课堂”新模式——“导学案”让学生的学习潜力和自主合作与探究精神发挥到极致。它旨在挖掘所有学生的学习潜力,最大化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使课堂充满激情和活力,让全体学生以“鲜活的生命个体”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但“导学案”的运用是否灵活务实才是“高效课堂”成功的关键。因此,必须对“导学案”实施中的几个关键点予以特别关注。关键词:导学案高效课堂思考高效课堂是“为了一切孩子”的教育,它旨在挖掘所有学生的学习潜力,最大化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使课堂充满激情和活力,让全体学生以“鲜活的生命个体”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同时也解脱了教师课堂上累死累活的被动表演,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它重新诠释了教学的真正含义——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教学生“学”。教学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其过程不是看教师讲得如何精彩,其结果不是看知识点传授是否透彻和多寡,而是看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学习技能是否提高和情感体验有没有深化,有没有取得“教”、“学”、“做”合一的理想效果。新理念会经过一定的阵痛后逐渐被接受,而“导学案”的运用是否灵活务实才是“高效课堂”成功的关键。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对“导学案”实施中的几个关键点提出几点个人的想法。1、“导学案”的运用要取得实效,教师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导学案”虽然减轻了教师课堂上滔滔不绝的累,但需要教师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课前对“导学案”的精心设计和制作上。“导学案”解放的是学生沉重的精神桎梏、激活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挖掘的是学生的潜在能力,而不是对教师放任自流或者降低要求。“导学案”的设计不能全靠现成的“教学参考”和“练习册”,也不能把别人的“导学案”拿来就用。而要结合学习目标、教材内容、学情实际等情况进行精心设计,同时也要融合教研组的集体智慧和根据课堂上的运用时时改进。可见,“导学案”对教师的能力和在教学上的投入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能再做“文抄公”课课“拾人牙慧”,也不是今朝设计,一劳永逸。而且,对教师在自主备课基础上的团队协作精神也要倍加增进。因此,“导学案”的运用要取得实效,教师能力的提高首当其冲。在对教师进行转变观念教育的同时,更要加强业务能力和技术操作层面的培训。在教师能力没有达到对“导学案”的娴熟运用之前,仓促上阵,可能会适得其反。2、“路线图”的设计是“导学案”能否高效的基础。“导学案”不能设计成“习题集锦”,也不能设计成内容提要,而要成为学生学习的“路线图”。“路线图”的设计是“导学案”能否产生高效的基础,在明确“学什么”的同时,它主要解决的是“怎么学”和“不会了怎么办”的问题。因此,“导学案”要有明晰的学习目标、方法呈现、问题层次、知识链接和导向设计。学习目标要以问题来体现,而不是习题的堆砌,不能让学生再次陷入艰难的“题海战术”。要设计好的“路线图”,就必须做到“知识问题化”和“问题层次化”,使“导学案”这个“向导”具备“活”与“实”的特质。“导学案”切忌教案化、习题化、肤浅化、零碎化和提纲化。3、“导学案”能否运用自如,学习小组的建设是关键。“导学案”的运用是以“合作学习”为平台的,“导学案”能否运用自如,学习小组的建设是关键。学习小组承担着“对学”和“合学”的重要功能,而“对学”和“合学”是“高效课堂”最关键的环节。学习小组的建设如果失败,“高效课堂”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学习小组建设不仅仅是小组的搭建,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精神、合作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尤其要倡导学生积极参与辩论、善于辩论和通过辩论完成学习任务。4、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导学案”的核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主体意识不强或者不会发挥主体作用,“导学案”就达不到应有的成效。要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是尊重学生,不把学生当做一种被动吸纳的工具。只有充分尊重学生,不压制学生灵动的个性,授之以渔,才能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导学案”的核心。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要贯穿于“导学案”运用的始终。这也是培养具有独立人格和自主精神的现代公民的时代要求。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开始时,教师要进行强势主导,在方法上进行强化训练,然后逐渐放开,使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自学模式。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交流,取长补短,相得益彰。5、展示不仅仅是一种检测,更是学生形成学习内驱力的源泉。展示是学生的一种“精神活动”和“人格需要”,它不仅仅是一种检测,更是学生形成学习内驱力的源泉。因此,展示要充分,要关注全体学生,更要关注“潜能生”,要通过展示给“潜能生”以积极的心态去“自主、合作、探究”。教师不要把展示简单看成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