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8
2/8
3/8
4/8
5/8
6/8
7/8
8/8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11213558A(43)申请公布日2020.06.02(21)申请号202010136103.6(22)申请日2020.03.02(71)申请人张国栋地址063000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长宁道祥荣里楼606楼5门301(72)发明人张国栋(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50代理人李兴林(51)Int.Cl.A01G22/25(2018.01)A01G24/20(2018.01)A01G24/10(2018.01)A01G24/30(2018.01)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5页附图1页(54)发明名称一种甘薯脱毒种植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甘薯脱毒种植方法,本申请通过对甘薯种植过程中秧苗培育、整地起垄、秧苗移栽、田间管理以及收获步骤的精确控制,从而实现了甘薯的脱毒种植,提高了秧苗的抗黑斑病的能力。本发明甘薯秧苗移栽后成活率高达95%,且生长迅速,同时本发明的甘薯脱毒种植方法能够使得甘薯亩产提高200-300公斤。本发明的甘薯种植方法能够100%脱毒,避免了甘薯出现黑斑病。CN111213558ACN111213558A权利要求书1/1页1.一种甘薯脱毒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种植步骤:S1.甘薯秧苗培育在前一年8月至入冬前,取壮实甘薯秧栽在培养土中于棚室里进行培育,培养至第二年3月初,将取长势良好的侧蔓作为甘薯秧苗;S2.整体起垄将甘薯种植田中喷洒有机肥和硫酸钙,每亩种植田中施有机肥2000-3000Kg,硫酸钙为5-10Kg,并进行翻耕起垄,垄宽为35-50cm,垄高为20-30cm,垄沟宽为50cm;S3.秧苗移栽于3月中上旬将甘薯秧苗移栽至甘薯种植田中,每垄栽2行,株距35-40厘米,栽苗成三角形,每亩移栽秧苗2500~3000株;然后薄膜覆盖,并用土块压实薄膜的四周,秧苗上方的薄膜留有透气孔,经秧苗抠出薄膜外,四周用细土密封,防止大风将薄膜吹起;S4.田间管理移栽秧苗后进行浇水,使得土壤保持湿润;栽后35天进行,将死苗、病苗拔掉,补栽壮苗并施加氮肥,每亩20-30Kg;当苗长至15-20cm时进行摘心以促进分枝,然后进行追加复合肥,每亩追加50-60Kg;当主蔓长到50-60cm,打去未展开的嫩芽,并在分枝长到50cm时,打群顶;定期喷洒叶面生长素,喷洒周期为10-15天,喷洒量为100-120mg/Kg;S5.收获甘薯在9月下旬-10月上旬开始破垄刨出,刨出的甘薯晾晒半天后清除杂物与须根,轻拿轻放防止碰破甘薯表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甘薯脱毒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甘薯种子包括红薯、紫薯或白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甘薯脱毒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培养土包括红土壤、贝壳粉、硒肥、有机肥、吲哚乙酸、腐殖酸、硫酸镁、硫酸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甘薯脱毒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土中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数的原料:贝壳粉3.5-6.5%硒肥0.5-1.2%有机肥2-5%吲哚乙酸0.2-0.5%腐殖酸1-2%硫酸镁0.5-1.5%硫酸铁0.5-3.2%其余为红土壤。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甘薯脱毒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所述的叶面生长素是由多效唑、吲哚乙酸和萘乙酸按重量比为1:2-5:3-7混合而成。2CN111213558A说明书1/5页一种甘薯脱毒种植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甘薯种植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甘薯脱毒种植方法。背景技术[0002]甘薯又称甜薯,含有丰富的黏液蛋白,这种物质不仅能保持关节腔内的润滑作用,而且还能保持人体心血管壁的弹性,阻止动脉粥样硬化,减少皮下脂肪,防止肝肾中结缔组织萎缩,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甘薯独有的脱氢表雄甾酮,可以预防结肠癌和乳腺癌。[0003]甘薯营养丰富,富含淀粉、糖类、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以及各种氨基酸,是非常好的营养食品。甘薯淀粉含量高,一般块根中淀粉含量占鲜重的15%-26%,高的可达30%;可溶性糖类占3%左右。每100克鲜薯中含糖29克、蛋白质2.3克、脂肪0.2克、粗纤维0.5克、无机盐0.9克(其中钙18毫克、磷20毫克、铁0.4毫克)。此外,甘薯的维生素含量丰富,每千克鲜薯含维生素c300毫克、维生素b10.4毫克、尼克酸5毫克。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含量为面粉的2倍,维生素E为小麦的9.5倍,纤维素为面粉的10倍,维生素A和维生素C的含量较高。[0004]甘薯种植过程中一直受黑斑病困扰,为此,全国有很多专门研究甘薯脱毒的机构,但是至今没有找到理想的办法。黑斑病一般是在用子薯育苗的过程中感染的,但是绝对脱毒是难以达到的,同时用药成本高,不易掌握,还有药物极易残留在甘薯中。由于黑斑病的存在,也使得甘薯产量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