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7
2/7
3/7
4/7
5/7
6/7
7/7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春节文化春节的故事春节文化春节的故事春节并不只是一个单纯的节日,千百年流传下来的习俗早已使它成为我们的“文化之根”。可是,对于那些生活在都市中的人们来说已经很少能真正感受到春节文化的氛围了,因此,年越过越简单了,有些风俗习惯甚至在慢慢地被人们淡忘。如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春节文化春节的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贴春联春联又叫“对联”、“门联”,源于古代“桃符”。古书载:度朔山桃树蔽日,内有神荼、郁垒二神,能食百鬼。故百姓在除夕时画二神于桃木之上,悬挂门外,以驱鬼避邪,这种桃木片是没有字的。王安石诗中说的“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指的这种桃符。后来,后蜀国君孟昶在除夕时令手下人作词写在桃符上面,写得他不满意,便亲笔在桃木条上写了一对联语:“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是中国的第一副春联。春联的命名始于明太祖朱元璋。《簪云楼杂话》说:“帝都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之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副,帝朱元璋微行出观”。他喜爱春联,并下圣旨推广。据说有一次他化装出宫看春联,见一户未挂春联,一问是个杀猪阉猪的屠户,不会写字,便笑着帮那阉猪的写了一副:“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斩断是非根”。那屠户从朱元璋的“马脸”上看出是当今皇上,舍不得将这副“御宝”贴到门外,就挂到祖宗牌位两边了。据传某年春节后乾隆下江南时路过通州小镇(今江苏通州市),想到紫禁城外也有一个通州今北京通州区,于是出了一联让随行大臣们作对:“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大臣们无一人对得出来,不料一小侍从平素勤学,眼见满街当铺,当即对出下联:“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乾隆大喜,奖其官升三级。放爆竹过去过年是一定要放爆竹的,那是春节一道必不可少的程序,好似一道不可或缺的大菜。但现在部分城市已经实行“禁放”的法令。古代过年时人们以火烧竹,爆裂发声,用以驱鬼,“爆竹”一名由此而来。《荆楚岁时记》说:“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到后来,由于社会和民俗的进化,爆竹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火药发明以后,从烧竹子发展为用纸筒灌装火药引爆,炸开后响声贯耳,纸屑飞扬,火药香四溢,于是爆竹又叫“爆仗”。此后人们又用麻茎把爆竹编成串来放,称为“编炮”。因其声音清脆如鞭响,故也叫“鞭炮”。在“鞭炮”的基础上又出现了各种花炮乃至烟花。二是爆竹的功能由避邪驱鬼完全转变为节日的吉祥、热闹、喜庆和欢乐。王安石诗曰:“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美酒)。”因此过去老百姓认为不放鞭炮不喝酒就不算过年。过去放爆竹有许多讲究。大年初一早上一开门的时候或出去拜年的时候要放“开门爆竹”,又叫“开财门”,一般放一挂鞭炮。若未放开门爆竹就出门去,视为不祥。除夕年三十晚上祭完祖宗和已去世的父母之后,全家关上门吃团年(团圆)饭,放关门爆竹,一般放一至三挂鞭炮,然后合家围坐谈笑、吃杂食、守岁到半夜或天明。各朝重爆竹,明清出烟花。明代的烟花制作已达到了相当的水平。从高度、品种到造型都相当不错。明人张时辙在《陈都阃宅看烟花》诗中,对烟花燃放空中的景物作了生动的描绘:“空中捧出百丝灯,神女新妆五彩明。真有斩蛟动长剑,狂客吹箫过洞庭”。到了清代放烟花的规模更加盛大,工艺和花型变幻精美无比,民间、官府和佛教界逢年过节都要大放烟花,尤以宫廷的烟花最为壮观和盛大。外国没有爆竹但有烟花,《大美百科全书》载,1879年已有一种烟花,可以放出人的轮廓样子来。现在又有用电脑控制燃放的烟花,但我还是觉得“洋务不及国粹”,要不然各国何以争相到湖南浏阳去买烟花呢?现在我国的不少城市因安全、噪音和污染等问题而禁放鞭炮,这种风俗只在没有“禁放”的城市和农村沿袭着。刚实行“禁放”的时候,很多人还真不习惯,有的人为此还想了不少办法,比如举家开车到乡下去放炮。其实,文化是人创造的',文化形式也会不断地发生变化。既然有法必依,对于心中的留恋您就得从方式上想点辙。有的人就比较聪明,弄盘录音带放放——听鞭炮声,或用踩小气球声当鞭炮,有的干脆买几串工艺品鞭炮挂在厅里看……不但安全又一点儿不影响情绪,还给家里另添了几分喜庆呢!包饺子过年北方人吃饺子,南方人吃年糕,这在中国源远流长。北京人有句名谚:好吃不过饺子。今天听起来觉得饺子怎么会是最好吃的呢,但在古代生产落后烹调原始的情况下,饺子就算是很好吃的了。饺子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历代曾叫牢丸、水角、馄饨、饽饽等。后来怎么叫饺子呢?饺的原名叫“角”,“粉角”即用面粉做的角,“水角”指用水煮的角,因北方人发音“角”“饺”相似,后来就说成“饺”子了。三国时《广雅》一书载:“馄饨,形如偃月,天下之通食也”。这个馄饨就是饺子,偃月就是半月形。唐《酉阳杂俎》已有“笼上牢丸(蒸饺)”、“汤中牢丸(水饺)”的描述。北方人为何要在年三十晚上吃饺子呢,一是取其谐音,“更岁交子”,在半夜旧岁刚过已交新年子时吃它,喻辞旧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