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10030654A(43)申请公布日2019.07.19(21)申请号201811589678.2(22)申请日2018.12.25(30)优先权数据2017-2471652017.12.25JP(71)申请人株式会社西部技研地址日本福冈县(72)发明人冈野浩志(74)专利代理机构隆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72003代理人向勇宋晓宝(51)Int.Cl.F24F7/007(2006.01)F24F3/16(2006.01)F24F13/28(2006.01)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9页附图9页(54)发明名称换气空调装置(57)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不存在换气所伴随的能量损耗、能量效率高、节省空间且低成本的利用余热的换气空调装置。为了解决以上课题,本案发明的特征在于,具有具备二氧化碳等污染物质的吸附或吸收功能的蜂窝式转子,将蜂窝式转子配置于至少具备处理区域和解吸再生区域的转子旋转装置内,将处理空气通入处理区域而去除二氧化碳等污染物质来进行供气,并且导入在设置于解吸再生区域入口的热交换器上直接喷洒水而产生的饱和蒸汽而解吸二氧化碳等污染物质并排出至室外。CN110030654ACN110030654A权利要求书1/1页1.一种换气空调方法及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具备二氧化碳或VOC气体等污染物质的吸附或吸收功能的蜂窝式转子,将所述蜂窝式转子配置于至少具备处理区域和解吸再生区域的转子旋转装置内,将处理空气通入所述处理区域而去除二氧化碳等污染物质来进行供气,并且导入将在设置于解吸再生区域入口的热交换器上直接喷洒或滴加水而生成的水膜加热蒸发而产生的饱和蒸汽,从而解吸二氧化碳或污染物质并排出至室外,在进入所述处理区域时为所述蜂窝式转子被吸湿水和/或凝结水润湿或潮湿的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气空调装置,其中,热交换器为温水线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气空调装置,其中,热交换器为直膨式热泵的冷凝器线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气空调装置,其中,热交换器为板式显热交换器,在高温侧通入排气,在低温侧喷洒或滴加水来产生饱和蒸汽。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换气空调装置,其中,利用泵将在所述热交换器上滴加的水抽上来而再次向所述热交换器直接进行喷洒或滴加,从而进行循环。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气空调装置,其中,在所述饱和蒸汽产生用热交换器的后段利用设置于转子的近前部的加热器将解吸再生用饱和蒸汽再加热并导入。2CN110030654A说明书1/9页换气空调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提供一种去除二氧化碳等污染物质的换气空调装置,该去除二氧化碳等污染物质的换气空调装置使用能够吸附去除例如在室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或VOC、臭气等污染物质或从外部空气侵入的SOx、NOx、VOC等污染物质的转子,利用低温余热来去除这些污染物质,由此能够通过少量的换气来提高室内的空气质量。背景技术[0002]现有的办公楼或商务楼及居住空间中所使用的如图1那样的换气空调装置,主要以排出人的呼气中所含的二氧化碳或从建筑材料、OA设备等产生的VOC等污染物质为目的而使用。若在制冷供暖期间进行换气,则制冷供暖负荷增加,因此在换气管路中使用全热交换器,对回流空气和排气进行热交换而回收余热。[0003]作为这种全热交换器,主要使用转子型全热交换器和静止型全热交换器,当排气:外部空气风量比为1:1时,转子型全热交换器中全热交换效率为70%左右,小型静止型全热交换器中全热交换效率为50%左右。即,即使通过全热交换而回收舍弃的能量,也有30~50%的能量被浪费舍弃。并且,存在需要供气系统和排气系统各自的大型管道而浪费占用高楼的高价的有价空间的缺点和导入外部空气及排气的场所若远则管道配管变长致使工事费也增加的缺点。因送风动力也增加致使能量消耗增加,并且设置场所也受限制。[0004]另外,最近的住宅具有各室独立的空调设备,在每个各室设置换气扇,经由从各换气扇通向天花板背面的管道进行换气。这种管道有时为长管路,在这种情况下空气阻力大。因此,换气所需的能量也变大,这也成为由换气产生的能量的浪费,致使总体能量效率下降。[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98571号公报[0006]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37670号公报[0007]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3-19435号公报[0008]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6-61758号公报[0009]专利文献5:日本特公平5-68290号公报[0010]专利文献6:日本专利5627870号公报[0011]专利文献7:日本专利5877922号公报[0012]专利文献8:日本专利申请2017-149419号[0013]针对上述问题,如专利文献1所示,开发出了在室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