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6
2/6
3/6
4/6
5/6
6/6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10342642A(43)申请公布日2019.10.18(21)申请号201810306647.5(22)申请日2018.04.08(71)申请人上海熊猫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地址201706上海市青浦区盈港东路6355号(72)发明人池学聪杨书传宋厚燃(51)Int.Cl.C02F3/32(2006.01)C02F1/28(2006.01)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2页(54)发明名称一种原位水质净化装置(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原位水质净化装置,主要针对城市内陆河及农村中小型河流的一种水质净化修复技术,所述原位水质净化装置包括浮筒、弹性透水框架、透水性绒毛纤维滤布、填料(蜂窝型半软性填料或纤维型软性填料)、曝气管扣环,配重铁链、定位环、浮块及植物系统等构成,所述原位水质净化装置主要针对城市内陆河及农村中小型河流水质恶化及富营养化的现象,为达到地表水质量标准提供一种处理技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原位水质净化装置突出特点和显著的进步主要体现在,可极大提升原位水质净化效果;不受季节水位变化的影响;有效解决水下曝气管铺设的问题;利用纤维绒毛滤布过滤吸附水中悬浮颗粒物,极大的提高水体透明度等。CN110342642ACN110342642A权利要求书1/1页1.一种原位水质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原位水质净化装置包括浮筒、弹性透水框架、透水性绒毛纤维滤布、填料(蜂窝型半软性填料或纤维型软性填料)、曝气管扣环,配重铁链、定位环、浮块及植物系统等构成,所述原位水质净化装置设置在河道内,通过配重链条直接扎进河道底泥作为稳固基座,水面设浮筒保持装置上端浮在水面,中间主结构为弹性透水框架,框架内填充软性或半软性填料,上下设防溢挡板,框架两侧设透水性绒毛纤维滤布,框架上端设植物种植浮框。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原位水质净化装置采用水质原位净化技术,通过配重和浮筒组合,保持装置稳定,并随河道水位高低而上下浮动。3.根据权利要求1和要求2所述,其特征在于两侧透水性绒毛纤维滤布可以有效过滤水体悬浮性固体颗粒物,提高水体透明度;弹性透水框架下端中间设曝气管扣环,将曝气管与装置连接,提高水体溶解氧,同时增加水体流动性;弹性透水框架采用透水性较好,具有一定弹性和强度的纤维质或棉质或麻质材料,无污染,耐腐蚀。4.按照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2和权利要求5所述,其特征在防溢板内填充软性或半软性填料,选用孔隙率大,耐腐蚀性强,吸附性好的材料,比如轻质多孔性塑料填料,软性纤维组合填料等。5.按照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2、权利要求5所述和权利要求7所述,其特征在根据不同种类的填料,设不同的填充方式,轻质多孔性球形填料可悬浮于框架内,填充度80%以上;软性纤维组合填料可上下固定在防溢板框上,布置密度>16根/㎡。6.按照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2和权利要求5所述,其特征在弹性透水框架两侧设透水性绒毛纤维滤布,滤布整体透水性较好,水阻力小,绒毛纤维捕捉吸附水体中悬浮性固体颗粒物,并逐渐沉降至水底,提高水体透明度。7.按照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2和权利要求5所述,其特征在弹性透水框架下端中间设曝气管环扣,连接曝气软管,曝气软管设置在底泥上方30cm处,防止被底泥堵塞。8.按照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2,其特征在装置两侧上端设浮筒结构,采用pvc充气浮筒或泡沫浮筒;在水面设置水生植物种植浮框,并选种净化效果较好的浮水植物,浮框采用PE或UPVC材质,具有抗老化、耐腐蚀、轻质浮水、防浪冲击等特点。9.按照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2和权利要求11所述,在浮筒外侧设定位环,用以将整套装置与固定桩管连接,起到稳定固定的作用。10.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配重采用铁质链条,链条重量需经过计算满足整套装置配重要求,链条成弧形,弧形最低点需达到河底最深处,保证配重链条全部嵌入底泥中;链条需刷防腐防锈漆。2CN110342642A说明书1/2页一种原位水质净化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城市内河及农村小型河流水质净化技术领域,特别提供了一种原位水质净化装置。背景技术[0002]我国城市河流有90%左右受到污染,出现水体滞流、多处于厌氧状态、复氧能力差、淤积严重、透明度低、甚至发生黑臭等现象,由于城市水体污染负荷远远超过城市有限受纳水体的环境容量和自净能力,导致河水中COD、NH3-N等污染物严重超标,水生生态系统结构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城市水体的生态功能和使用功能日益衰退,水体修复和水生态功能恢复的难度明显加大,城市河流水环境生态系统处于失衡状态。同时,城市污水中氮磷污染物未经有效去除,又成为城市水体发生富营养化的重要诱因,造成水体生态功能的衰退甚至丧失,水生生态环境的破坏已经成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障碍,“有